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原标题《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原文刊载于《日本学刊》,2020年第2期发表(全文约5千字)。

【作者】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骤然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使日本的应对、处理方式,尤其是援助中国抗“疫”的外交努力进入了中国学界的研究视野。

中日守望相助,抗“疫”外交可圈可点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日本政府和民间体现出对华善意,并将其付诸外交行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既有近年中日关系稳步改善的背景,也有东亚邻国间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本着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积极态度,面临“战疫”必须共同面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成分。

一方面,日本向中国提供了多种形式、数量较大的支持和援助,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肯定评价与真诚感谢。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疫情日益严重,中国也开始向日本回赠支援,从检测试剂到救灾防护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地送达日本。笔者认为,疫情灾难客观上起到了为健康的中日关系赋能的正面效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深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理解。疫情没有国界,如果中国的疫情完全失控乃至医疗卫生体系彻底崩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国都将面临严重威胁。客观现实告诉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在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动荡与生态环境灾难面前,人类必须形成一个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大局观”下,国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历史文化观念差异及现实利益矛盾冲突,都需要通过积极的对话沟通,在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逐步理顺结构、化解矛盾。

第二,体现出东方文明中“和合共生思想”的重要价值。中日两国作为毗邻而居的大国,对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间的差异也需要互相理解、包容,进而展现一个多彩的多元的东方文化世界。双方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构筑一个既有古代儒家理想中的积极成分,更具人类共存共生、和合世界崭新理念的“天下大同”。相形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片面强调所谓“民主、平等、自由”,却在灾难降临之际立即暴露出了本国利益至上、置人类社会道义于不顾的种族主义的伪善。

第三,验证了中日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正确抉择。从大历史的视角观察,不同文明总是在相互浸润的过程中成长。不过,这一点在短时期的横断面是不容易观察清楚的。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派出工业考察团到日本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经验时,一位日本企业家颇为自负地讲“日本与中国不存在经济交流,而是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直流”。这种说法完全忽视了历史上中华文明哺育日本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显得狭隘且短视。而这次中日共同抗“疫”,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日本支援中国、中国支援日本的往来交流,成为“休戚与共”的典型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日本社会消解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