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凡)

新冠疫情是块试金石,试出了各国治理能力的差异,试出了国际合作机制的韧性,也试出了一些盟友关系的成色。

新冠疫情期间的美欧关系,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对看似牢固的盟友,在面对新冠病毒这一公共卫生挑战时,协调和理解成了例外,愤怒和抱怨却变为常态。

如今,一场“药物争夺”又激起欧洲对美国“不值得信任”的愤怒。起因很简单,如英国《卫报》所言,就是“美国差不多买光了瑞德西韦三个月的库存,让英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一无所得”。

瑞德西韦是吉利德公司研发的一款“抗新冠药物”,其疗效尚未得到国际医学界的一致认可,但在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新冠药物的情况下,它已然受到各国重视。因此,美国如此自私且豪横的“买断”手笔,无疑让欧洲有些意外。

英国《卫报》不无埋怨地称,“特朗普承诺‘美国优先’,至少在瑞德西韦上他是这么干的”。丹麦药品管理局负责人托马斯·森德罗维茨表示,美国此举可能危及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未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指出,有批评者认为,考虑到其他国家已经参加了瑞德西韦的试验,所以美国从吉利德购买大量药品,破坏了全球防疫合作。

面对强调“本国优先”的美国,虽说是盟友的欧洲似乎并未比其他国家感受到“温情脉脉”。相反,新冠疫情期间,美欧龃龉屡见不鲜:

在防疫物资方面,3月到4月屡屡发生美国“截留”欧洲国家防疫物资的事件,有德国官员甚至指责美国截留口罩是“现代海盗行为”。

在入境管控方面,美国在3月“不打招呼”就针对欧洲26国发布旅行禁令。旅行禁令让欧洲航空运营商猝不及防、遭受损失,这一单方面举措也招致欧盟委员会抗议。

在疫苗研发方面,美国先是试图向德国一家药企出巨资要求获得疫苗“专有权”,后又从法国一家药企那里获得疫苗“优先权”,这都招致欧盟强烈抵制。此外,美国又缺席欧盟发起的旨在服务于疫苗研发和分配的国际认捐大会。欧洲媒体就此埋怨说,这“表明欧洲在美国眼中的渺小”,“美国优先可能导致跨大西洋疫苗竞赛”。

在配合世卫方面,美国不顾欧洲盟友及国际社会反对,执意将疫情责任甩给世卫组织,甚至“断供”。欧盟多次强调对世卫组织领导国际社会抗击疫情的支持。与美国相反,欧洲主要大国均在美国“断供”后表示向世卫组织增加资助。

如此多的分歧,难怪法国《费加罗报》犀利地指出,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热衷于单边行动且无视欧洲盟友,使持续70年之久的跨大西洋盟友关系陷入“昏迷”。

为何面对威胁人类生命的共同挑战时,美国成了“损友”?想必这是很多欧洲人内心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