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4日发表题为《为什么欧洲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必须与美国决裂,以避免全球经济灾难》的文章,作者是安东尼·罗利。全文摘编如下:

有观点认为,全球经济注定分裂成两个对立阵营,一个由美国领导,另一个由中国领导,其他国家则沦为“追随者”。很遗憾,这种观点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不过,只有被动接受而不主动出击,它才会成为现实。

巨大分歧不会转瞬出现,但正在形成。目前仍然有时间采取对抗措施并且形成影响力的平衡杆,但这需要在美中竞技场以外采取大刀阔斧的政策行动。

无所作为的代价可能是毁灭性的。在经济方面,通胀可能会变得根深蒂固,因为在四分五裂的全球体系中,商品生产的效率会降低,成本也会增加。

随着制裁和反制裁措施的增加,美中这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将受到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运也将因此受到损害。

就经济和外交影响力而言,没有其他任何单一大国能够与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竞争,而多个小国组建的新联盟运转严重不灵,只有扩大的欧洲共同体才有足够的实力。

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似乎是极不可能的。随着乌克兰冲突继续,欧洲经济陷入低谷,欧洲大陆内部的态势将迫使其与俄罗斯和解,而这一和解不是大西洋彼岸的指令。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荷兰首相马克·吕特都表示希望把他们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区别开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最近率领一个商界友好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这会使人联想到欧洲结成了统一阵线。

英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也需要改变。虽然英国重新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似乎很小,但许多人已经开始为英国脱欧感到遗憾。在经历了充斥不满情绪的漫长寒冬和英国可能出现的持续经济衰退后,人们很可能会认识到,唯一的出路是重回欧洲的怀抱。

英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关系不再牢固得足以组建英联邦经济联盟,而这在它加入欧盟之前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一旦英国和欧盟“重新联姻”,这些联系是它可以带给欧洲的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的“重新联姻”还可能重燃中国看到“欧洲的”英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者的希望。

英格兰本土主义者在鲍里斯·约翰逊时代变得大胆到足以谋求实施英国脱欧后的“不列颠统治海洋”政策。此后,中国与英国的关系出现恶化。由于担心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中欧关系也出现恶化。

然而,这些关系可以修复。现任英国政府尽管不得人心,但仍然孤注一掷地抓住权力不放。如果这种努力以失败告终,那么在经济衰退不断加剧的时候,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继任政府要采取措施逆转英国脱欧的行动并且恢复与中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