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日发表题为《世界能源新秩序正在形成》的文章,作者是拉纳·富鲁哈尔。全文摘编如下:

1945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美国“昆西”号上会见了沙特国王。这是过去70年来一段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同盟关系的开始。

然而时过境迁。2023年可能成为值得铭记的一年,上述关系开始发生转变,中国与中东之间的世界能源新秩序正在形成。

瑞信分析师佐尔坦·波扎尔在致客户的一份简报中指出,2022年底中国与沙特以及海合会国家领导人的会谈标志着“石油人民币”的诞生。

波扎尔认为,“中国希望改写全球能源市场规则”。

这对实际操作意味着什么?首先,更多石油贸易将以人民币结算。未来几年中国不仅将大幅增加对海合会国家的能源进口,而且将致力于“全方位能源合作”。

这将标志着全球能源贸易的巨大转变。

有人质疑所谓“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和以美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总体衰落。

但是主导石油市场的国家与中国而非美国更具共同点。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了某种形式的金融安全网,允许外资交易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合约而无需先兑换成美元。

尽管此举并不能使人民币成为足以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但石油人民币交易仍然对决策者和投资者产生了重大经济和金融影响。

享受廉价能源的前景已经吸引西方工业企业前往中国。想一想,德国巴斯夫公司近日缩小了德国路德维希主要工厂的规模,将化学品业务转移至中国。这可能就是波扎尔所说的“从农场直达餐桌”趋势的开始,中国将试图推动更多附加值在本地生产,而廉价能源就是一个诱饵。

假如石油人民币实现腾飞,就会助长去美元化的趋势。中国对更多能源储量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产品很可能成为西方通胀的重要新推手。这一过程会比较缓慢,但或许不会像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的那样缓慢。

决策者和商界领袖应该怎么做?如果我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会希望尽可能实现生产活动的地区化和本地化,以对冲多极化能源市场的影响。

如果我是美国决策者,我会想方设法在中短期内提高北美页岩油产量(并向欧洲人提供折扣),同时加快绿色转型。石油人民币的兴起应该会刺激美国和欧洲尽快摆脱化石燃料。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