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2月13日刊发题为《美国、中国和新的“不结盟”国家》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项目研究员玛迪哈·阿夫扎尔、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里德尔和布鲁金斯学会中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纳坦·萨克斯。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概述了他如何看待美国与中国在全球的竞争,以及如何看待美国“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以及所有与我们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步调一致地合作”的愿望。

但这种合作愿望面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许多国家不愿选边站队,它们通过让大国彼此争斗而获得影响力。在美国对自由民主的强调与一些国家政府的利益产生矛盾的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如何与这些新的“不结盟”国家(特别是南亚、中东、非洲之角国家)进行接触?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得到了仔细研究,因为这可能是北京与这类国家打交道模式的最好范例。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国在对待大国竞争的问题上并没有采取“一刀切”,因此美国也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许多国家,中国把广泛的经济接触作为战略和政治影响力的先导——利用经济影响力来获得战略优势。北京的模式是真正全球性的:正如一位西方高级官员所说,“他们把自己的棋子全都放在棋盘上”。这一模式满足了各地区各国的需要。在这些国家所认为的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它们正寻求让自身的关系多样化。对美国的政策来说,这些因素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中国一直在采取积极而广泛的行动来投射经济力量,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该倡议已为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项目提供了资金,其中中巴经济走廊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在提供贷款和资金方面,中国满足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的紧迫需求。而且中国的项目在这些国家往往很容易被公众看到,当这些项目取得成功时,它们也让中国受益。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倡议在过去十年里成功地将更多国家拉入了北京的轨道”。这帮助北京增强了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战略优势,也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一项新研究显示,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46亿人口中,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

我们对世界银行贸易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对于南亚、中东和非洲之角的许多国家来说,来自中国的进口令来自美国的进口相形见绌。

巴基斯坦是美国需要在战略上重点关注的一个例子。巴基斯坦是中国、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的邻国。但说到这个国家,美国外交近年来一直有欠缺,这与中国的方式差异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