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在数据、算法和算力“三驾马车”驱动下,人工智能的价值正逐步在行业中体现出来。通过近距离观察近几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很火,落地却很难”的窘境已日渐成为历史。

“过去仿真一次要10分钟,现在25秒就可以了。而在一个大飞机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大概需要千万次仿真。这千万次,从每次10分钟到25秒,大家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效率提升。”

9月2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2)上,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张迪煊在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采访时说道。

在当天举办的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联合华为发布了业界首个工业级流体仿真大模型“东方.御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吴光辉在会上介绍,“东方.御风”是人工智能与流体力学深度融合,并在大飞机设计中的成功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大飞机制造带来新动能,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中国大飞机,正在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AI大模型的训练部署,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在这场生态大会上,中国算力网新增7个节点,节点总数超过20个,全国AI算力一张网布局基本完成;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也正式成立。

国产大飞机C919 图源:中国商飞

有效提高对复杂流动的仿真能力

“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张迪煊告诉观察者网等媒体,过去是多个小模型支撑一个场景,而大模型具备更强泛化能力,可适配多个场景,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目前,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牵头制定大模型沙盘,避免科研机构和企业重复研发。

在本次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中国商飞与昇腾AI打造的业界首个工业级流体仿真大模型——“东方·御风”正式亮相。

据介绍,“东方·御风”是基于昇腾AI打造的面向大型客机翼型流场高效高精度AI仿真预测模型。在昇思MindSpore流体仿真套件支持下,可有效提高对复杂流动的仿真能力,减少风洞试验的次数。同时,该模型对流场中变化剧烈的区域可进行精准预测,流场平均误差降低到万分之一量级,达到工业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