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面对美国抗疫过程中的混乱无序以及不断加剧的经济衰退、社会对立与政治撕裂等问题,美国国内一些有识之士最近进行了不少反思。基辛格指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战胜这种病毒,开展全球合作更加重要;福山认为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妖魔化中国的做法非常愚蠢;米尔斯海默也提出“如果中美两国真的兵戎相见,那绝对是最大的悲剧”。

在以往的美国政治中,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声音常会被政治人士认真倾听甚至纳入决策,但今天的情况是,双方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学界的“忠言逆耳”很难转化为政府决策了。美国一些政客仍在不遗余力妖魔化中国,美国政府对推动全球合作抗疫依然了无兴趣,过去人们所熟悉的政界与学界互动已在美国隐然不彰。美国战略学界和其他一些精英的失落感难以掩饰。

并非全部因为反智主义

不少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美国社会近年来弥漫的反智主义。最近几年民粹主义的出现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是对以往精英阶层负责知识生产、大众应声跟随模式的背反,过去那种“看到更高、望得更远”的追求,已被“谁的声音更响”取代。这种新的观念图景,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中主要表现为“不问政见和事实而只看党派属性”的政治站队现象高度强化。

反智主义不是新现象。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认为,反智主义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界知识分子或精英的见解与行为脱离民意,引起人民的不理解或攻击,而人民大众在缺乏权威引导的情况下产生方向迷失、相互斗争和社会对立。

在以往的美国政治生活中,政治、商业和知识精英之间的“旋转门”机制曾对反智主义形成有效对冲,使“有智阶层”主导美国政治议题和实际进程获得了制度保障,但近几年,“旋转门”不仅是生锈,而是连“门”都快没有了。本届美国政府人员构成中有一些是商业精英出身,但从智库、大学里来的很少,政治决策相信直觉甚于理性分析,对从知识精英中吸纳智慧资源缺乏兴趣,以往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与机构的意见,与当下美国政府的决策,日渐成了并行而不相交的两辆马车。

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本身,就没问题吗?早在2014年,福山就曾著文《衰落中的美利坚》,指出利益集团腐蚀败坏政府、民主制度已演变为寻租机制,那是在美国的政治、商业和知识精英“旋转门”还转个不停、智库声音仍能“直达天庭”的时候,按道理说,在一众有智慧的人带领下,美国仍应处在“山巅之城”、三亿多美国人仍在安享“美国梦”才是,何来“政治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