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7月28日发表题为《“中国门”就是新的“俄罗斯门”——不论谁最终入主白宫,照搬的政策都会导致中美对抗》一文,作者为内博伊沙·马利奇。文章编译如下:

民主党人用来制造对俄罗斯恐慌的言论和手段现在又被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用于对抗中国。不论11月大选结果如何,这种作法几乎肯定会导致与北京发生对抗。

继美国下令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后,中国也关闭了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这就是一场以牙还牙的外交对抗,与2018年导致俄美外交官缺员的两国关闭领事馆事件如出一辙。

北京呼吁进行“理性沟通”。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呼吁美方不要听任少数反华分子颠覆中美几十年交流合作的成功积累。王毅说,美方肆意挑动对抗和分裂的作法同今天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的现实大相径庭。

但中方的呼吁被华盛顿当成了耳旁风。

如果说人们还对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有什么怀疑的话,那么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近日发表的讲话应该已让任何怀疑都烟消云散了。蓬佩奥倒没有要求北京进行政权更迭,而是要求北京“改变行为”,但按国务院的行话来讲,这就是换了种说法而已。

蓬佩奥在位于加州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称:“各国都要弄清楚一点,如何保护本国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理想,以免被中国共产党的触角触及。”

有趣的是,上次出现“触角”这个词是2018年3月在雾谷,时任国务院女发言人希瑟·诺尔特当时用这个词来描述俄罗斯,为美方关闭领事馆这一肆无忌惮之举正名,还指出美方完全接受英国对莫斯科的指责,无需证据也毫无必要。

蓬佩奥和白宫似乎都未意识到其中的讽刺意味,即引发对“触角”一词狂热的“极为离谱”的对俄指责声与作为“俄罗斯门”依据的臭名昭著的“斯蒂尔档案”可谓一丘之貉。难怪这么巧呢。

虽然“通俄门”调查未能阻止特朗普当选总统,也未能把他赶下台(民主党人及其在媒体界和政府里的盟友倒也没少费劲),但这种说法在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基本被人忽视的层面取得了完胜。它促使共和党人以及特朗普本人放弃了与莫斯科改善关系的竞选纲领,并对前任政府的对俄政策双倍下注,这么做为的就是表明特朗普对俄“强硬”。

可想而知,那对民主党人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只是让特朗普更深陷于他所称的华盛顿“泥潭”。如今,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中国身上。

怀旧冷战无奈时过境迁

人们不禁要用同样的视角看待当前这轮反华措施。照此逻辑,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可能还会采用那套对付乔·拜登和民主党人的剧本,以确保不管谁在明年1月入主白宫,美国都会走上与中国对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