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立陶宛的内心现在慌得一批
我估计立陶宛的内心现在慌得一批。6月9日,普京在与青年企业家见面时说,在北方战争中彼得大帝收回了领土,这样的事情也落到了现在一代身上。这话啥意思?普京的话很有现实针对性,他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而是在以史喻今,这让俄乌冲突夹杂着更多民族主义的气氛。普京说得很明确,当年彼得大帝与瑞典打了21年,虽然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支持俄罗斯,但他认为彼得大帝只是拿回了自己的领土,这与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今天的俄乌冲突,俄罗斯最开始的初衷肯定只是防范北约东扩,但我相信经过2014年和2022年两次危机,特别是在俄罗斯付出这么大代价后,普京恐怕已不是只要防范北约东扩了,他已决意把俄罗斯的安全紧紧抓在自己手中,也就是尽可能多地收复沙皇俄国的故地。事实证明,在美国和北约的大肆破坏之下,冷战后有那么点意思的国际秩序被破坏殆尽,世界重回地缘政治斗争的冷峻一面。这一幕不仅在欧洲上演,如果我们一些专家教授不理解俄罗斯人的感受,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面临美国和西方打压的感受就知道了。如果俄罗斯人真正执行这样的策略,欧洲的地缘政治面貌恐怕就得重写,而最害怕的除了乌克兰,应该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了。普京在谈话时明确提到纳尔瓦(今天属于爱沙尼亚)是彼得一世第一次远征之地,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明爱沙尼亚也是俄罗斯的故地。爱沙尼亚是俄罗斯的故地,立陶宛不是吗?而在普京说这话的前一天,俄罗斯杜马代表提出“不承认1991年立陶宛从俄罗斯联邦独立”的提议,因为当时办理独立的手续没有按宪法程序,独立是无效的。这样的声音一旦出现在俄罗斯的舆论场,就不会那么容易退潮。立陶宛是不是俄罗斯人的故地,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大国有这样的意思,史学家就一定会考证出这个结果的。这事不能完全怪俄罗斯人,他们在冷战结束后30多年时间中,一颗热乎乎的拥抱西方之心被美国和北约一次次伤害、一次次结痂,如今变得更冷酷,不再相信鬼话。还是以前那句话,小国真的不要激怒大国。大国的政策一般稳定性、持续性很好,这也就决定了大国一般不会轻易动怒,有时甚至看起来“很好欺负”。但是,如果让大国下决心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是不会有什么力量阻挡得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立陶宛这样的小国错就错在心里只有华盛顿,觉得美国是天、美国是地,美国是他们的爹和娘,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触怒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会有什么后果。我可以肯定地说,俄乌冲突将重塑造俄罗斯人的世界观、安全观,和平主义将让位于地缘斗争。未来世界的动荡很难想象,立陶宛这样的小国还是自求多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被灭,我是很难产生半分怜悯之心。年轻的时候,我曾十分单纯地相信和平主义、全球主义,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教育了我,这个世界还是一片丛林。如果中国有志改变这种丛林法则,首先要做的是必须足够强大。否则,你的意愿再好,都会让人觉得可笑。
狂踩
(0)
0%
点赞
(13)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