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毫不惧美国的威胁,中国坚持正常和俄罗斯做生意,上月进口煤炭和石油双双创纪录,而欧洲却深陷能源危机,面临后院失火。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中国7月份进口的俄煤炭高达742.1万吨,创下近5年来的单月新高;7月进口的俄石油则达到714.5万吨,俄罗斯也连续3个月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国。和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的能源寒冬提前到来。德国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在两个月的时间上涨了一倍多,欧洲的能源储备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欧盟已告知其27个成员国,必须将天然气消耗量减少15%。冬季即将来临,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处于急得跳脚的程度,能源命脉把控在俄罗斯手中,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找到替代品。按照俄罗斯的说法,就算欧洲要烧柴,也得要进口西伯利亚的木柴。自今年4月起对俄实施全方位的制裁后,欧盟开始叫嚣要和俄罗斯“脱钩”,全面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是俄罗斯也“应了”欧盟的要求,不断减供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比如说“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已经两次以“维修”等理由,宣布短期停气。尴尬的是,仅仅是很短时间的断气,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飙涨,德国电价更是飙升至创纪录水平。许多人担心会因为付不起账单而被切断供暖,一些人正考虑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欧洲已然呈现出倒退到中世纪的尴尬局面。这种困境之下,一些欧洲国家直接摊牌,宣布放弃所谓的碳中和目标,包括德国在内的多国也表示要重启火力发电厂,但是这些都无法缓解能源危机带来的损失。法国媒体直言,欧洲人正为“蜷缩着度过”这个严冬做准备。有欧洲居民明确表示,政客们需要明白,当能源账单开始飙升时,民众可能更需要能为其供暖的人上台。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有意思的是,德国近期还有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德国政府在给德企施加政治压力,要求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是德国对中国的依赖,却达到了历史最高。而且受能源危机和潜在社会政治动乱的影响,德企在德国的生产也陷入困境,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德企工厂,搬往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美国对中俄施加的制裁,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中俄不仅更加团结,也更加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的特点正在不断放大,而西方所谓的团结却更加“表面化”,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正在不断加剧。就拿对乌援助来说,从7月到现在,欧盟居然没有给乌克兰一分钱,但是欧盟却表示会继续支持乌克兰。欧盟也拒绝了一些东欧国家提出和俄罗斯全面“脱钩”的要求,并默许一些成员国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能源。可以说,欧盟如今的困境,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眼下俄罗斯还只是偶尔断气,真要到了亚洲能源市场取代欧洲的那一天,俄罗斯如果宣布完全断气,那欧盟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