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轰20已在“首飞”的路上了,因为2000多人的研发团队除了在拼命外还有一颗变强的心目前唐长红担任轰20总师,设计和制造工作由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承担,它们位于阎良。阎良是一座航空城,被誉为“中国的西雅图”。区内有飞行试验研究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飞机强度研究所等大型航空企事业单位。中国的多种军民用飞机都是从这里飞上蓝天的。说阎良中国航空气息最盛一点也不为过,阎良这些大型单位用军号为作息号令,响亮的军号声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外来的人:你们来到了非常之地。那么轰-20,这款传说中的隐形战略轰炸机是中国走向战略空军的关键一环,如果要排一个中国网友最期待的武器排行榜,轰-20必定是榜首。传统的飞机研制是按照设计、试验、生产、改进的串行流程进行的,可以说就是“按部就班”,而轰20必须采取“并行工程”抢时间。并行工程就是重新规划工作流程,让建设、设计、试验、生产、机载成品研制等工作同时展开,并在事先设置好的工程节点上汇合。当成熟度达到3级时,工厂工艺员参与联合协调定义;达到4级时,冻结工艺装备方案,启动材料采购和工艺设计;达到5级时,工装设备投产;达到6级时,发放生产数模,毛料投产;达到7级时,全面启动零件生产。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在刚刚建成的厂房、试验室里,建筑工人在抹墙,装配工在安装设备,设计师在刚调试好的设备上做试验,工厂开始制作工装设备,采购员采购原材料……每天清晨三点钟,各个设计所和设计室里的同志们才开始了返乡之旅。明月当空,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小轿车,数千人浩浩荡荡,车流如织,宛如足球赛散了场。每个人体力不支,却豪气冲天,出门还唱着“星星点灯。”最辛苦的是信息所的同志,为了保障协同设计平台的运行,他们住在办公室、吃在办公室,每天都要看到数据发送完成,这时候往往已经是凌晨五六点钟了,他们打个盹,九点钟又起来投入战斗。最拼命的是结构所的同志,他们是全院工作量最大的单位,要完成大量的方案论证、数模设计、技术协调、试验验证等工作,工作量之大,完全超出想象,只能连轴转,一天工作16小时。唐长红和他的团队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有时候都半夜了,整座大楼没有一盏灯熄灭……唐长红办公桌上放着一幅照片:午夜时分一飞院设计大楼灯火通明,每扇窗户都亮着灯……唐总师的桌子上摆着一张照片,这是他在一次午夜加班时拍下来的。这张照片从艺术的角度乏善可陈,一个深夜中的大楼而已。可是唐总师却非常珍视这张照片,经常盯着看。从照片中我们采用识图的方法可以解读分析出:一飞院设计大楼高八层,酷似北京的八一大楼,可称为“小八一大楼”。设计大楼俯瞰呈“口”字形,仅外墙就有624个窗户,扣除32个卫生间窗户,有人办公的为592个。592个窗户亮着,就意味着至少有592个设计师在加班。592个,什么概念?那是一个营的兵力。可实际情况是每个窗户后面平均有3个人,再加上大楼内墙上还有几百扇窗户,以及分布在其他试验室、试验场的人们,加起来多少人?那就是2000多人,一个旅的兵力!这是一支什么“旅”啊,有博士、有硕士、有学士,有才高八斗的院士,有普普通通的设计员,有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有身怀六甲的孕妇……他们在子夜时分悄无声息地战斗着。就是因为轰-20不同于以往任何型号的飞行器,我们找不到任何可参考的范例,这一领域长期被美国B-2幽灵轰炸机垄断,我们要从上世纪50年代不断研发改进的轰-6直接跨越式发展到世界最顶尖的隐身轰炸机,其中要追赶的有些技术距离可能不是十年二十年,哪怕最先进的轰6K轰6N估计也有30年以上的差距。从轰炸机设计等某些方面可能有50年以上的差距,靠什么去追呢?我们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与自然的规律办事,特别是军用飞机研制,工程的艰巨性并不因研制方为中国就会发生一点变化,要想跨越式的发展,除综合国力必须异常强大外,还必须采取国外眼中“很傻、很笨”的办法:拼命!轰20是中国空军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困难之大举世无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待这一问题,并对轰-20抱有绝对自信,理由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持续强盛的祖国,有一批在拼命工作的科研工作人员和一颗向往变强的心。在民族复兴的坐标系中看轰20,犹如600多年前的“郑和宝船”,它承载着历史责任。“一个民族只有把自己的民族个性与战争特性结合起来,才能立足于世界。”轰20正是一种结合了民族特性与战争特性的战略平台。纵观工业革命以来,各强国间的较量并不在于“高楼大厦”拔地之快,而在于“超级机器”研发之强。轰20正是一种“超级机器”,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航空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当代中国军工创新能力的写照。仔细想想,生在中国,生在这样的时代,拥有许多唐长红总师这样优秀的人为我们开路前行,何其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