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改问题轰轰烈烈,触及到了很大一批既得利益者。同样都是在搞军改,为什么中国的军改可以正常执行,到了印度却面临诸多问题呢?最近印度北方邦等各个经济条件较差的邦出现了一些抗议活动。本来抗议活动在印度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这群抗议者却显得非常瞩目。他们大多数都是拥有军方背景不说,其中绝大部分还都是军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受够了莫迪政府最近强行进行的军改措施。莫迪政府的改革一直都以“一刀切”而著称,无论是早年的“货币改革”,还是去年闹得非常激烈的农业改革,都对印度基层造成了相当大的震荡。这次军改也是沿袭了这个套路,将印度底层士兵搞得怨声载道。原本印度的军队政策是,一个士兵从18岁服役后,最多可以干17年。如果17年干满,退役后可以获得终身补贴。这份补贴虽然不至于让士兵可以满足以后全部的生活开销,基本也可以维持简单的日常生活。这套政策其实是有利于印度维系正常的统治性。毕竟服役了17年的老兵往往回归到社会之后,会面临脱离社会生活的窘境,想要重新在当地参与生产生活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老兵们可以拿到终身福利,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参与到抗议活动中。这是一种执行超长服役环境下,维护一个政权合法性的成熟办法。不过,要对这么多的老兵进行终身补贴,政府的国防开支压力之大也是可以想象的。莫迪政府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办法可以说是相当激进。如今印度新兵服役上限就只到4年,4年之后国家会给退伍士兵发放一定金额的固定津贴,然后让他们各自谋生。这种策略对于经济条件比较优秀的地区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毕竟那些地区生活环境和营商氛围较好,士兵拿着117万卢比的退役津贴可以尽快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对于穷邦来说就不行了。本来这些环境不好的邦,年轻人就是奔着终身津贴而参军的,希望通过在军队的生活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如今印度搞的这个政策彻底封死了印度年轻人通过参军来改变命运的途径,怎么可能不会发生剧烈的示威游行呢?印度军队内部的问题有很多,终身津贴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小的毛病,但印度这一刀却也引起了民间巨大的不满,其实主要问题就是军队职业化的尴尬。职业军人并非是印度自己的问题,在俄罗斯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有军队职业化的问题。印度的这套军队职业化的进程,还是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期间留下的。彼时,英国在印度具有殖民扩张的势态,军队职业化为其提供了很多保障。暴力机关会变得更专业,老兵变多会让战场局势变得更加有利。但在和平年代,军队职业化就有相当大的问题了。军队职业化意味着民众参军时,会把参加军队当做是参与工作一样,是希望掌握了军事技能后,靠着军事技能能够生活一辈子的。由此,很多生活条件不好的民众就会希望通过参军来实现阶级跃迁,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军队是需要新鲜血液的,老兵虽然技战术方面会更强,但依然存在着难以管理、工作懈怠等问题。军队职业化之后,在和平年代往往会诞生大量的冗余单位,比如印度的陆军虽然拥有众多人数,但其实战斗力非常拉胯,全军上下除了一些经常活跃在边境的战斗部队,其他部队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说白了,他们就是在把服兵役当做上班,是一个拿钱干活的买卖。组建军队本身就不是一个商业行为,为国防提供力量的军队应该是一个有信仰有觉悟的暴力组织,是需要在和平时期肩负起戍边,在战争时期肩负起牺牲的武装力量。当军队职业化之后,还哪有什么人愿意这样做呢?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打的是什么工,拿了多少津贴,对于职责当然是能做就好,不能做就撤的态度。这些问题在中印边境摩擦中,就有很好地体现。虽然印度高层非常希望其部队能够实现对中国的有效压制,刻意制造中印边境的紧张关系。可是印度军队的“打工人”们可不这样想,面对强大的中国军队,他们并不希望自己困守在糟糕的雪山高原环境,战斗意志低下不说,连守在那里的决心都没有。搞军改,印度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致命性的问题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无论是海陆空指挥系统的分立,导致军队很难协同作战的问题,还是军队文官体系冗余,军队官兵比例很高,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的问题,都是未来印度军改的主要目标。而这些问题放在中国却已经执行得非常好了,尤其是在上述的军队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官兵比问题上。我们如今已经通过军改,将军队军官的数量逐年减少,这会意味着中国军队的命令不会在指挥部中来回打转,命令变得更加精简明确,同时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也会变得分工明确。当然,如果印度通过这轮军改,将会使得其军队变得更富有战斗力,从客观角度出发是一件推动印度军队变强的改革,我们依然需要予以足够的警惕。作者:狼王编辑:兰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