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钠离子电池开发,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但获利的却是中国!10月23日,日本媒体《Gentosha》发表文章称,随着全球锂电池材料价格暴涨,人们对钠离子电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迅速取代化石燃料汽车。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0.8万辆,同比增长93.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达27.1%。进入5月,中国连续出台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综合促进消费政策,而新兴的专营电动汽车企业为了生存,全力扩大产能,各大车企则加紧向新能源汽车转产。在这种新产品生产快速扩张的局面下,制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容易出现供需紧张,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情况下,锂电池,尤其是用于正极的碳酸锂短缺明显,导致价格暴涨。例如,上海钢联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中国国内电池用碳酸锂市场价格(平均)为53.15万元/吨,与国庆节休市前相比上涨2.7%,今年以来涨幅接近八成。再仔细了解一下,虽然中国的锂矿产量很大,其提纯工序也几乎都集中在中国。但采矿、炼化都跟不上需求的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锂电池材料的大涨。问题的根源很深,未来碳酸锂短缺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池企业早已专注于开发替代锂电池的下一代产品,并加速钠电池的开发。从大型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到其他等电池企业,再到相关材料企业,相关企业纷纷开始为下一代电池的开发进行大规模投资。钠离子电池有很多优点,包括安全性高、成本低、快速充电方面有优势,再加上可以利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设备,可以控制新的资本支出。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能量密度低的缺点,而且,为了发掘出本来具有的安全性、低成本等特征,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开发。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已经拥有世界顶级生产能力和技术的宁德时代,宣布将在2023年内将其投入实际应用。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将是世界首例。业内甚至有观点认为,2024年可能会正式开始量产。其实中国正在因日美欧研发的电池技术获益,原来,钠离子电池的开发,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沿,如日本东京理科大学驹场慎一教授2009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稳定充放电100次以上的钠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方面,旭化成公司的工程师吉野彰与美国物理学家和英国化学家一起在2019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已经成功地将日本、美国和欧洲发明、研发的电池技术商业化,其中受益最大的显然是中国。中国的强大之处在于决断、行动的速度、与高信息收集能力相关的高社交能力、积极承担风险的动物精神等,在这些方面,日本人和日本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