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编者按: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双方这次会晤,有哪些重点值得关注?围绕台湾问题展开了哪些博弈?未来应如何把握中美关系的走向?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观察者网: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期间会晤,双方同意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稳定全球经济等领域恢复合作。但我们注意到,美方并没有解除之前对华加征的关税,上个月还出台了对华芯片禁令。美国依然视中国为最大对手,并将科技与经贸问题政治化。在这个背景下,您认为元首会面是象征意义更大,还是会对两国关系有实质性的推动?

沈丁立:实质性推动是有的,第一是稳定关系,中美关系这些年来一落千丈,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通过见面来管控中美关系变坏的速度。

观察者网:拜登总统在会后表示,“中美没必要进入新冷战”,要负责任地管控中美关系。然而,美国上个月刚刚发布《国家安全报告》,将中国视作“长远来看唯一有意图、有能力与有科技实力去挑战美国的对手”。如何看待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

沈丁立:美国不变的安全战略,就是当世界领导。不是当一个混乱的世界的领导,而是当一个安定和平的世界的领导,因为这样可以使美国付出的代价最小。中国现在是和平崛起,但美国觉得中国不讲规则,尽管它自己经常不遵守国际规则,因为这样它获得的利益最大。然后它觉得中国也在学美国,能从中获利的规则就遵守,不能获利的规则就不遵守。

但是美国只能允许它自己不遵守规则,而不能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不守规则,于是拉帮结伙来对付中国。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付出代价的可能性升高。

这种情况之下,拜登总统提出了“3C”,合作、竞争,必要的时候对抗。他觉得目前的情况主要就是竞争,我们希望合作,但现在合作越来越少。竞争有可能导致冷战,也可能导致热战。这个冷战、热战都应该避免。

两国领导人同意,中美双方应管控分歧,避免因误判导致的冲突。图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