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这些最新举措代表了迄今为止美国在“科技脱钩”上最急剧的升级,拜登政府、美国国会和外交政策机构中“限制主义者”(restrictionist)阵营这种近乎“狂热”的反华做派很有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带来更大的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美国经济将因此受到冲击。美半导体设备大厂泛林集团(Lam Research)10月警告,最新一轮的出口管制将导致该公司明年收入锐减20至25亿美元,研发资金或因此被砍。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当时则预计,截至10月30日的季度净销售额将下降2.5亿至5.5亿美元,之后的三个月也可能会受到类似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受到美国管制的高级芯片和设备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美国本土企业的收入漏洞也会随之扩大。尽管华盛顿试图通过“芯片法案”提供行业补贴,但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补贴很可能没有期望的那么多,美国国会未来也不会对每一个面临潜在出口管制的产业都慷慨解囊。

其次,美国或为此疏远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盟友与伙伴。美方日前多次被曝正单方面施压荷兰、日本、韩国等限制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文章指出,这并非美方第一次践行胁迫外交,也已然在这些地区引起不满。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就曾数度发声,强调荷兰将做出自己的判断,捍卫本国经济利益。

文章提到,美国当前其实已经处于经济外交中的敏感时期,欧盟、韩国等盟友正因美国在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领域的歧视性补贴而愤怒。面对可能爆发的“贸易战”,欧盟正准备罕见放宽国家援助政策以抵消影响。

“美方此举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国所为。”赵立坚11月7日就此指出,美方滥用国家力量,倚仗技术优势对盟国经济胁迫以维持自身霸权私利,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别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其用心人尽皆知。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此外,文章认为,华盛顿拥抱遏制战略还将加剧美中关系的螺旋式下降,使双边合作更加困难,为日益危险的竞争平添了另一个不可预测的因素。贝特曼指出,虽然拜登政府的官方辞令拒绝将这些举措定义为“遏华”,但并没有别的词汇和标签更适合描述这些做法,“美国政府显然对为追求狭隘的国家安全目标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广泛损害感到满意”。

究其原因,贝特曼认为有两点。一方面,美国往往夸大中国的“科技威胁”,如美内政部以“担心受到监视”为由拒绝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这实际加大了美国监测和管控野火的难度。另一方面,美方限制性措施的成本通常被低估,如美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以抓捕“中国间谍”为名大肆逮捕华人学者,最终促使超一千名中国学者离开美国。最初被捕的六位学者中有五人已被撤销指控,但过程中究竟破坏了多少合法科学研究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