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押注电动新能源车不同,德国和日本都在押注氢燃料汽车,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中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如果德国和日本弯道超车,到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又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呢?简单总结来说,中国现在的方向肯定是纯电动为主,氢能为辅,很多人说发电厂污染,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构建,这个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事实上,这场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上没有先进对错之分,成王败寇,胜利者就可以获得全球大部分汽车市场,这可是万亿产业,用来替代房地产市场绰绰有余。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投入太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不能输,我们一定要在这场革命中成为优胜者。中国和美国,这两大汽车制造基地兼两大汽车销售市场,都坚持电能源道路,就已经稳占世界汽车产业的主导地位,日本和德国,甚至加上整个欧洲,都折腾不起来。日本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路径,在选择上已经出现过几次关乎国运的失误,一是互联网,二是等离子与液晶。在新能源上也是如此,看起来他们有先发优势,但其实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最长最难路。在这个科技创新速发展的时代,慢就意味着劣势。中美两个世界超大市场,都选择了锂电新能源路经,即保证了技术优势同时又拥有了巨大推广市场的优势。当然中国从来都采取的是两手准备,两腿走路,在重点发展锂电技术同时,也没放弃氢能技术的研发。所以可以无所顾虑的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氢的利用出路不在车辆动力,在燃气补充替代、储能和化工原料,这是氢的特性和燃料电池的弊端决定的。氢气过于活泼,又极难液化,70MPa压力气态的危险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氢燃料电池比锂电池或其他金属离子电池多一道能量转化过程,效率低。催化剂储量完全不能支撑百万级车产量,替代品没有方案。中国燃煤超超临界机组发电效率比其他先进国家高两代,达到250克标煤/度电水平,比如泰州或大唐托克托,污染很低,现正在谋划超超超临界。水电风光比例在提高,核能在恢复,所以发电污染可以忽略。燃煤导致CO2排放进而气候变暖,即双碳问题不是环境、经济问题,那是政治和道德制高点争夺问题,另议。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链。而只有市场需求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1世纪的世界除了中国、美国、印度这三个市场有机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外,其他国家是没有机会的,也就是说目前只要中国和美国押注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是没有机会的,我们引进TSL的目的就是拉美国下水搞电动新能源。很多人说电动车是把燃油车的分散污染变更为火电厂的集中污染。其实,目前电解制氢也需要大量消耗电力。而且氢气的运输,储存难度和危险性都比电力输送大得多,成本也高的多。电动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电池材料容易被国外卡脖子,所以应该加大替代材料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主流模式一定是由具有足够先进的技术和足够大的市场决定的。德日两国国内市场不够大,光有先进技术没用,养不活,何况其还不够先进。中国现在的新能技术足够先进加上足够大的市场,自己就能孕育出有强大竞争力的主流模式。氢气和电一样都不是一次能源,污染主要来自一次能源。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副产品氢气,但是这种氢气杂质含量高提纯成本高,不能直接用于氢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