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失去它多年来享有的低成本优势。四十多年来,低劳动力成本一直是中国经济引擎的主要支柱。他们从欧洲和北美引进了制造商,先是生产简单、便宜的物品,后来又提供更复杂、高价值的物品。这种投资和这些模式产生的收入,帮助推动了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亚洲的工资普遍比西方国家的工资上涨得快,所以到了今天,这种低成本优势的诱惑力几乎已经消失了。

早期,工资差距0颇为巨大。当中国在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根据北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平均年工资约为9,333元,相当于约1,127美元。当时,根据社会保障局的数据,美国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约为30,846美元,几乎是其中国同行的30倍。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当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汽车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当于每小时59美分,略低于其美国同行的3%。尽管在遥远的中国进行生产会带来复杂的问题和成本,而且美国工人比中国工人拥有更好的培训和更高的生产率,但工资差距相当引人注目。生产者自然会去积极寻找中国的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设施落户中国,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开始上涨,而且比欧洲和美国的工资上涨速度快得多。到2011年,中国工人的平均年工资为41,799元,相当于6,120美元。这一年,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仍然高得多,约为40,000美元,但差距已经缩小到6.5倍。到了疫情时代,以及它给西方在中国的采购带来的所有额外复杂性,工资差距已经缩小到几乎微不足道。2021年,是北京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这一年中国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为105,000元,相当于16,153美元。美国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约为58,120美元,是其中国同行的3.5倍,数字差仍然很大,但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根据独立咨询公司eca国际的数据,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工资差距还在继续缩小,2023年可能会进一步缩小。该公司的薪资趋势报告显示,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和亚洲的工资将普遍超过通货膨胀率,而欧洲和美洲的工人将遭受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工资增长。对于中国,该报告预计2023年的实际工资将增长3.8%,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增长甚至更加惊人。对欧洲的预期是实际工资下降1.5%,而对美洲的预期是实际下降0.5%。这可能使中美工资差距下降到接近3.3倍。

可以肯定的是,差距仍然存在,但关键是它不再足以延续过去的生产地点趋势。考虑到美国工人仍然拥有比他们的中国同行更高的生产率,也许足以完全消除缩小的劳动力成本差距。近年来,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已经变得很清楚。中国的采购不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可靠。在疫情期间,北京停止了几个重要项目的出口,如口罩。原因很容易理解,但此举很难鼓励外国买家或生产商。然后,北京的清零政策又长期封锁了生产,甚至在世界其他地方认为大流行病已经结束之后,西方生产商发现还有另一个理由来重新考虑中国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