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并没有使人民币替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但对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石油人民币”贸易仍会产生重要的经济和金融影响。

首先,被中国的廉价能源所吸引,西方工业企业纷纷前往中国。以德国巴斯夫公司为例,该公司最近缩小了其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主生产工厂规模,将其化工产能迁往中国湛江。这可能就是波兹萨所说的“从农场到餐桌”趋势开始了。在这一趋势下,中国试图以廉价能源为诱饵,在本土获得更多高附加值产能。(由于美国的能源成本较低,许多欧洲制造商也将更多就业机会转往了美国。)

巴斯夫中国公司一景

石油政治既会带来金融风险又会带来各种好处。不要忘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就通过美国商业银行将“石油美元”循环输往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扎伊尔、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引发了几次新兴市场债务危机。随着现金充沛的美国银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新金融“创新”产品,以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美国使美国可以维持更大的赤字规模,“石油美元”促使美国加速转向了投机性更强的债务驱动型经济模式。

也许,这一趋势已发生逆转。购买美国国债的外国买家已经减少。如果“石油人民币”能成功,这将助长去美元化趋势。中国控制了更多的能源及其副产品可能是促使通胀现象在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可能不像某些市场参与者认为的那样缓慢。

决策者和商界领袖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如果我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会将产能尽可能地分散到世界各地以对冲多极能源市场的风险。我还会加大力度整合垂直供应链,以抵消供应链日益严重的通胀风险。

如果我是美国决策者,我会想办法在中短期内增加北美页岩气产量(并给欧洲购买者一个折扣价),同时加快绿色转型。这是欧洲人不应该抱怨美国出台《降低通胀法案》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该法案补贴了美国的清洁能源生产。“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应该激励美欧尽快摆脱化石能源。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