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刘子轩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2月9日接受意大利《晚邮报》专访时说,打败俄罗斯“既是波兰同时也是欧盟存在的意义”。这是他短时间内再次明确表达波兰的反俄立场。2月6日在第一届华沙会议——支持乌克兰常设工作审查会议上,莫拉维茨基表示,“波兰已经准备好承担责任,以建立一个没有俄罗斯的新的世界秩序”。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政府厌俄情绪空前高涨,多次发表激进的反俄观点,并付诸实际行动,积极提议、出台一系列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顶住国内的高通货膨胀,力求在能源、经济等领域“去俄罗斯化”。今年1月11日,波兰宣布将一个“豹”式坦克连移交乌克兰,之后又联合芬兰、丹麦等国加入该计划,配合美国施压,最终迫使德国松口向乌克兰提供德制“豹”式主战坦克,越过了北约不对乌提供进攻性武器的红线,拱火推动俄乌战事升级。这些看似冒进且损人不利己的外交策略,反映的正是波兰政府在欧盟内呼吁“回归政治现实主义,地缘政治优先于经济”的诉求。

波兰抢当反俄急先锋,与历史原因导致的从政府到民间的普遍仇俄反俄民族情绪有关,也与波兰政府的地缘政治考量有关。波兰希望通过这些反俄举动争取美国的信赖与支持,以期成为欧洲的新一代领导者,在北约和欧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历史伤痛让波兰罹患“恐俄症”

当今的波兰领土面积在欧洲仅排名第九,但在16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曾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领土涵盖如今的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西部的广大区域。作为历史上欧洲信奉天主教的最东部国家,波兰和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的外交史,就是一部漫长的交恶史,两国在东欧宗教、领土、文明、政治等方面的主导权上竞争数百年。

早在中世纪晚期,波兰就与莫斯科大公国争夺边疆。之后数百年内,双方大大小小矛盾不断,直至18世纪末沙皇俄国三次参与瓜分波兰,直接导致波兰在世界版图上消失了123年。1918年波兰复国后,又因苏德签署秘密条约,1939年被“第四次瓜分”亡国。在这种情况下,二战结束后波兰被划分入苏联阵营,至1989年在东欧率先举行大选恢复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尽管波兰与俄罗斯恢复正常邦交,但长年累月的摩擦仍在继续影响双边关系,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上,如卡廷惨案、华沙起义、斯摩棱斯克空难等,更是波兰人无法抹去的伤疤,他们对俄罗斯的仇恨和恐惧早已深入民族血脉。

结合这样的历史背景,作为欧盟东大门、地处中东欧十字路口的波兰,注定对俄罗斯保持高度敏感。2008年俄格战争后,时任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就曾说过:“今天是格鲁吉亚,明天是乌克兰,后天将是波罗的海国家,接下来是波兰。”可见波兰政治家一直对俄罗斯怀有警惕。作为乌克兰的邻居,近在身边的俄乌冲突似乎让波兰更加认定“俄国帝国主义”的抬头。波兰不断在欧盟内部发出“俄罗斯威胁欧洲”的论调,将乌克兰比作“欧洲自由的堡垒”,讥讽“欧洲将会为过去习惯性忽略波兰的警告而付出代价”,以求引起各方重视,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提高对俄罗斯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