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韩国产品在中国消费市场地位一落千丈,负面评价明显增加!
3月5日,韩国媒体《青年日报》发表文章称,最近5年中国消费者购买韩国商品的经验锐减,急需制定新的对中国出口战略。

韩国贸易协会上海分会5日以中国主要10大城市的1000名消费者为对象,发表了《新冠疫情后中国消费者趋势问卷调查》报告书。

据问卷调查显示,对韩国商品形象持“肯定”态度的消费者占54.5%,持“一般”态度的占35.5%,持“否定”态度的占10%。与新冠疫情初期的2020年调查结果相比,对韩国商品形象的正面评价减少了5个百分点,而负面评价增加了6.6个百分点。

特别是最近5年内拥有韩国商品购买经验的消费者占43.1%,与2020年的78.7%相比急剧下降。

从各年龄段来看,20多岁(83.3%→41.2%)和30多岁(84.8%→40.4%)受访者的购买经验大幅减少。从地区来看,居住在上海(87%→41.3%)和北京(87%→40.2%)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购买量大幅下降。

报告分析称,虽然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但进军中国的韩国产品却无法适应这一趋势。不购买韩国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评论(35.9%)、国家形象(34.6%)、竞争力不足(33.6%)。

58.2%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商品代替韩国商品,并指出欧洲(17.3%)、美国(14%)和日本(10.5%)是替代韩国产品的国家。

对此,报告书主张,为了满足因新冠疫情而发生变化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制定新的对华出口战略。

根据中国消费者的趋势变化,韩国企业除了现有的主力产品化妆品和食品之外,还要向健康、医疗、健康产品、婴儿用品、厨房用品等产品多元化,并持续加强原创商品开发和包装设计改善。

同时报告书还强调,进军中国的企业为了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升级和当地化营销,韩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关注和支援也迫在眉睫。

韩国贸易协会上海分会会长申善英分析称,“最近3年,由于新冠疫情,中韩之间的人员交流骤减,韩国产品在中国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急剧下降”。

他还补充道:“首先让准备好的企业和商品进入变化的中国市场,提高‘韩国’的品牌形象。对准备不足的企业,通过各种支援,让其具备有竞争力的商品和营销计划,然后再进入中国市场,这是双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