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预警机之父、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国宝级院士王小谟逝世,享年84岁。王小谟院士193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其父亲作为军人参加抗日战争,解放前夕移居北京,王小谟院士是中国军事通信技术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其1961年大学毕业时以八木天线为主题的毕业设计获得第一名,此后,开始了其推动中国通信国防自主自强的科技研发生涯,也见证着中国军事雷达工业、空载预警机平台、中国对外军贸,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

王小谟院士先后参加408雷达、583三坐标雷达的研发工作,此后在接受调离基层任职期间,担任计算机机房管理员,王小谟借这一机会,实际学习分析计算机运作原理,展望计算机在未来国防事业中的作用,成为中国早期计算机专家之一。

1969年,王小谟应中国国防建设需要,在物质条件匮乏、科研环境有限的黔西南大山中,率队正式展开中国三坐标雷达研发工作。自1972年至1984年的13年时间中,王小谟担任总设计师为中国立体雷达探测技术开路,1984年,应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中国首个三坐标雷达383型设计完成,中国雷达探测能力自此完成从粗略探测到精确探测的跃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面临着西方技术、舆论的冲击,也有着全领域技术迭代的机遇,由于财政紧张等原因,相关科研工作的进行面临困难,王小谟院士提出以对外军贸打通资金链的倡议,并带领团队付诸实施,JY-9、384等型雷达的出现,使资金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实现创汇的同时打通中国军贸出口通道。

完成地基立体雷达网奠基工作后,王小谟自1992年着手空基立体雷达研制工作,中国预警机项目就此“上线”,中国防空网建设向地空一体方向转型。而这一过程中,王小谟富有先见地预见到了相关外方的不可靠,为中国预警机的自主研发奠定基础。

中国预警机研发工作初期以中外合研方式进行,技术路线上,王小谟创造性提出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的研发架构,并克服多重阻力,推动国内自研与中外合研进程同步启动。王小谟立足自主的先见性,使得2000年相关外方单方面毁约时,中国预警机项目仍能稳住基本盘,继续进行自主科研攻坚,中国预警机空警-2000等机型自此面世。而立足此前经验,王小谟继续推动中国预警机出口型号研发,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预警机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