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了最新的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

2023年1月,美元支付占比环比大幅下降1.77%,欧元、英镑和日元的支付份额环比均有所提升,人民币支付占比却意外下跌0.2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后,仍然保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地位。

美元霸主地位不可撼动,支付份额继续排名全球第一,但是比例意外录得下降,2023年1月的支付占比为40.12%,环比去年底下降1.77%,考虑到SWIFT系统的巨大体量,这个下降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主导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利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元在全球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成为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比如黄金、原油、铁矿石、铜等。

根据UNCTAD统计,截至2021年1月,在50种大宗商品价格序列中,有37种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其余13种则以欧元计价。

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通常就会以美元来结算,美元在全球货币支付市场的份额自然水涨船高。

今年1月美元支付占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为了缓解高通胀压力,美国在2022年3月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去年一口气加息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

如此激进的加息步伐只是让美国通胀缓慢回落,目前仍然维持在6%以上,但是超过4%的高利率对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抑制作用。

据SWIFT的统计,2023年1月,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54%,天塌下来肯定先砸到个子高的,美元作为第一大支付货币,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一些。

第二,美国正在加紧重构供应链,采用“就近原则”加强了与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贸易往来,减少从中国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