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最新开发的“绞接式弹头技术”得以曝光,所谓“绞接式弹头”就是将导弹弹头与弹体用特殊的活动关节连接起来,且活动关节可以控制弹头向多个方向转动,通过这种转动来实现导弹的俯仰、偏航等机动,以此取代复杂的弹翼或矢量喷口进行气动控制,最终达到减小阻力和重量,进而大幅度提高射程的目标。

但这种靠转动弹头来改变飞行姿态的办法恐怕效率不高,且响应能力较差,在导弹高速飞行或攻击高机动目标时尤其如此。另外,弹头与弹体之间的这个活动关节要做到向多个方向转动要有好几个转轴,这种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就复杂了,可靠性也就下来了。最后,单靠这个“绞接式弹头”,也无法实现滚转机动,还得用舵面,这使其机动性大打折扣,如果不能完全替代气动舵面,那“绞接式弹头”的实用性就差了很多。在结构和成本上付出重大代价,实际效果又不明显,那“绞接式弹头”存在的意义又有多大呢?

虽然如此,但“绞接”的这个基本方向还是正确的,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绞接式弹体”,用以解决歼20因弹舱尺寸限制,无法兼容大型弹药的问题,这可比用“绞接式弹头”来提高机动性靠谱多了。

随着氮化镓和共形相控阵天线技术的应用,歼20火控雷达的功率和孔径有望大幅度增加,其探测距离有翻倍的可能,即对大型目标的视距从约350公里提高到600-700公里。但歼20主弹舱的长度仅4.5m,单侧宽1.2m(全宽2.4m),深度则是0.8m。由于弹舱尺寸特别是长度的限制,目前歼20的主弹舱仅能携带长约4米,直径210毫米左右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但其200公里的射程将很难充分发挥新一代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优势,只有超远程空空导弹才能做到,这就是PL17。

虽然PL17的射程达到了500公里,但其长度却接近5.8米,直径约306毫米,根本无法装到歼20的弹舱内,只能外挂,但这样一来,歼20将失去隐身性能。如果开发一种“绞接式弹体”,将PL17分为两截,再用可转动360度的活动关节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将PL17装到歼20的弹舱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