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客户保密”原则在帮助瑞士吸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国家的征税行为。要知道,在1987年之前,瑞士银行甚至允许匿名账户的存在,钱一旦进入瑞士银行账户,其他国家想查都查不了,这不就是富人梦寐以求的逃税天堂吗?

世界各国不断对瑞士施加压力,要求瑞士共享账户信息,2009年,美国司法部发起对瑞士银行的调查和起诉,指责瑞士银行帮助美国富人逃税,瑞士银行扛不住压力,被迫向美国政府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单。自此以后,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就不再牢固,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要求瑞士银行提供本国客户信息。

最后,实在顶不住的瑞士妥协了,在2018年9月,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同有关国家的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标志着瑞士银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保密制度迎来了终结。

瑞士银行引以为傲的保密制度已经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剩下的就是“永久中立国”的身份。毕竟中立国不参与任何战争,不会选边站队,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客户的存款,所以瑞士银行业仍然是全球境外资产流入的重要选项。

比如,俄罗斯十几年来饱受美国制裁,为了贸易往来更加方便,很多俄罗斯商人甚至俄罗斯官方都在瑞士银行开立账户,进行能源贸易结算。

遗憾的是,瑞士辜负了这份信任,俄乌冲突爆发后,迫于美国压力,瑞士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并冻结了一部分俄罗斯富商的资产,其实,真正冻结的资产价值在81亿美元左右,对瑞士银行来说九牛一毛,但冻结的行为让瑞士银行业的客户失去了安全感。既然做不到“中立”,非西方国家客户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到瑞士存钱?已经存进去的钱,也会想方设法地转走。

信任的建立可能需要几百年时间,毁掉它却只在须臾之间。瑞士没有加入欧盟和欧元区,也不是北约成员国,出了事儿欧盟不会管,美国自顾不暇,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选边站的代价太大,百年老字号瑞信倒下了,瑞银还在苦苦支撑,瑞士银行业再不复当年之勇,已是“寒风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