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军主战装备的技术水平普遍与美军有着一代甚至两代的差距,如上世纪80年代,歼6仍然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时,美军却早已装备了F14、F15这样的三代机,这便是两代之差。即使是进入新世纪,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三代机歼10A于2006年正式入列时,美国首款四代机F22也恰恰在这一年服役,这便是一代之差。这还只是整机,在更核心的航空发动机领域,差距已经不能用代差来形容了。

80年代,歼6仍是我军主力战机

在中美主战武器装备水平相差过大,我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又过于薄弱,无力在短时间内赶上,而国防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我国制定了集中力量发展非对称“杀手锏”装备的战略,不是你有三代机、四代机,我也要不惜代价,像六七十年代那样通过“技术大跃进”拥有三代机、四代机,而是通过针对性的研发导弹,来威慑美军部署三四代机的航母和空军基地来实现抗衡,以达到区域拒止的目标,同时也为战斗机在技术水平上最终实现赶超赢得了时间。

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杀手锏”武器主要分为两类:反航母导弹和针对周边美军基地研发的导弹。

先看反航母导弹。为了打击航母,我国研制了一系列反舰导弹,主要包括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它们对美国航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慑,这充分体现在8月我军锁台演训期间美军“里根”号航母的逡巡徘徊上。

东风26我国反航母“杀手锏”的代表

再看针对周边美军基地研发的导弹。为了在周边美军基地部署的三四代机起飞之前,将其击毁于地面,我国主要发展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长剑20巡航导弹、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及可实现末端雷达景象匹配制导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它们是一把把高悬在周边美军基地头顶上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