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试射的“火星-17”洲际弹道导弹)

其二级发动机与“火星-15”的区别则更为明显,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更大可能是吸收“火星-14”、“火星-15”、R-36一级游动发动机各方面技术研发的一款新发动机。到了最后搭载核弹头的第三级,朝鲜在历次试射中都未公开“火星-17”是否有搭载MIRV(多重分导再入大气层载具)也就是俗说的分导多弹头,以及用来提升突防速度、增加射程的末端助推级,但在韩国的监测数据中都没有报道分导多弹头目标的出现,因此目前朝鲜应该还不具备分导多弹头能力。

(“火星-17”至今并没有具备分导多弹头技术的迹象)

根据西方智库的分析,若“火星-17”以正常弹道发射,射程可以达到15000千米,并可以携带1吨重的核弹头,这个射程已经可以覆盖美国全境,再加上朝鲜重点发展的超大型核弹头,单从投射当量上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

应该说朝鲜在当前阶段已经解决了核武器的“有无问题”,但在更为核心的战略威慑力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朝鲜发展的洲际弹道导弹主要还是液体燃料导弹,相当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东风-5”,目前最为先进的主流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固体燃料。液体燃料虽然拥有比冲高、能量密度大、便于控制燃料流量的优点,但大部分液体燃料都带有极强的腐蚀性、毒性,且不利于储存,只能在发射前加注,其加注时间也从6、7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大多都采用固定式发射,难以实现车载、潜艇机动发射,在争分夺秒的核战争中液体燃料导弹从一开始就慢人一步。也正是如此,美韩两国才能次次都精准预警朝鲜的“火星-17”试射,实际上是在燃料加注阶段就被美国的情报体系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