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27试飞工作进行的同时,苏联还针对相关问题发展了改进型苏-30以及苏-35战机,但是由于苏联解体后局势动荡,加之国力不稳,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大量遗产,但还是有不少军工项目被迫暂停或者下马,这使得大量装备研制陷入了停滞状态。随着俄罗斯国力稍有恢复后,虽然恢复了一些研制工作,但是因为人才流失、资料丢失以及部分项目组无法维系解散等原因,导致部分装备研发、改进、升级工作进展缓慢。这其中就包括苏-27系列战机。

虽然俄罗斯对苏-27系列战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升级工作,但是改进升级幅度很小,而且关键的雷达和电子系统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反观中国,在缺乏关键材料和技术的情况下,沈飞用了近10年时间吃透了苏-27相关技术,并进行了大量改进和升级工作。特别是换装了国产雷达和电子技术后,歼-11B达到了F-15C的水平,完成了苏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布置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国更是开发出了号称苏-27完整版的歼-16,以及苏-27家族完全没有的新机型——歼-16D电子战机。

表面上看,俄罗斯军工产业陷入停滞、发展困难,是因为资金匮乏,导致不少军工项目停摆,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技术人员断代。对于任何项目来说,资金是最好解决的问题,而真正决定项目进展的是人。在军事装备项目研发上,各类技术人员的经验有着延续性,这也是“装备一代一代研发”的原因。在装备研发项目中,除了发展相关装备外,还可以集结一批技术人才,而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这些技术人才还能促进“老带新”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项目的研发除了技术公关外,还能培养锻炼技术人才,这一点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