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译/观察者网 杨珈媛】

在故作矜持的卖弄了一番之后,德国政府最终还是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本国与其他北约国家装备的“豹”式坦克。这一举动将如何影响乌军的作战能力和作战行动有待军事专家分析,本文将探讨的是这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

“德国”和“军事力量”——这两个概念的结合至少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令许多欧洲人感到不适。围绕着“德国问题”,即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发生了多次重大军事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二战以后,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被拆解,其各部分被置于外部力量的控制之下。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国统一,这在最初曾令联邦德国的盟国产生警惕情绪,因为各国对于过去“大”德国的野心还历历在目。而历史实在是讽刺的——在当年,热衷于推动两德统一的竟是苏联。

“披着豹皮的骑士”(截图自《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

有趣的是,若要追根溯源,当前的欧洲安全危机与两德统一脱不了干系,北约的扩张最开始也正是出于两德统一后的安全保障考虑。当时,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一些德国周边的弱小邻国认为,允许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或许能防止其将来自立门户,自行其是(这也并非毫无道理)。

一开始,华盛顿、伦敦、巴黎和波恩都以为苏联会持反对意见,可没想到的是,克里姆林宫却一反常态,并未反对统一后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事实证明,当年允许北约将管辖权扩展到前东德领土只是开端,北约由此踏上了东扩之路。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加入任何的联盟和组织,对这一原则的强化在思想上和法律上得到了承认。由此到乌克兰提出加入北约,整个过程虽非一蹴而就,但彼此有着直接关系。

二战后,德国人被强行灌输了和平主义思想,这就意味着,德国(不管是此前的两德还是现在统一后的德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军事集团内的模范盟友,但无法在集团中发挥主导作用。冷战后的情况也是如此,德国的国防军虽然参与了北约在南斯拉夫和阿富汗的行动,但这些行动本身并不是德国发起的,而且德国似乎在行动中也表现得有些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