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以前,基本把3.5万吨级或以上的主力大舰,再结合装甲厚度与主力舰炮的口径与数量,确定叫做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2万吨以上的次主力舰则称为巡洋舰。其中2.5万吨到3万吨级的一般称为重巡洋舰。重巡洋舰、高速战列巡洋舰与战列舰共同组成了大炮巨舰时代的绝对海战主力;直到航母的作用彻底代替了战列舰。到二战以后,战列舰的服役总数开始快速下降。巡洋舰与重巡洋舰的仍然可以暂时维持一阵;而且开始出现核动力的巡洋舰。其实大多数核动力巡洋舰的建造与服役表现都不算很好。因为很快发现如果吨位低于2万吨级,那么采用核动力其实是很不划算的。即使像今天仍然名义上还在服役的2.4万吨级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也属于半拉子核动力,因为仍然保留了烟筒与燃油锅炉,

时刻防止核动力系统的蒸汽产量不足而中途掉链子。现实的情况还不单纯是这种基洛夫级的动力不行,而是整体舰型都近乎彻底报废,仅仅维持1艘还在纸面服役,但是却基本不再离港出航。日常有什么事情只让全燃动力的光荣级来出面。因此这种2.4万吨级的核动力巡洋舰也与6万吨级的库舰一样,成了可有可无的模糊存在。这种情况也说明在二战以后,2万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的地位明显是日渐尴尬。主要在于其上面的主战武器系统,与万吨级的普通盾舰并没有什么区别,舰体本身吨位的翻倍并没有带来多少直接的好处;反倒成为大而不当的反面典型。于是超级大国在海湾战争之后就退役了全部战列舰与其他1万吨级以上的战斗舰艇,等于在水面上从1万吨级的神盾直接跳跃到4万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