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珠海航展期间,西方高度关注中国新型战斗机的发展。在西方媒体看来,中国新型战机不仅装备数量大幅增加,发动机技术也得到全面提升。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指出,随着国产发动机的成熟,中国空军在俄罗斯AL-31发动机寿命到期之前就开始将其退役并替换。

美刊指出,中国长期以来使用俄制AL-31发动机作为主力战斗机的动力装置,但双引擎歼-11B战斗机在2008年投入使用成为了转折点,转而支持国产WS-10B发动机。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开始生产性能与俄罗斯同行大致相当的战斗机。

从那时起,随着中国发动机质量和技术优势开始显现,战斗机发动机的进口数量急剧下降。美刊称,尽管如此,中国发动机工业在2010年前后仍然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因此国产歼-10和歼-11仍然大量依赖进口的AL-31发动机。

AL-31发动机在1985年首次在苏联空军投入使用,是冷战时期战斗机配备的最强大发动机.第一架使用这种发动机的就是苏-27,具有非常高的机动性。即使是现在,俄罗斯新生产的几乎所有战斗机仍然继续使用AL-31及其衍生产品,这也是苏联解体后经济和工业衰退的结果。

美刊称,中国自行研制的WS-10B发动机首先被集成在歼-11上,因为比单引擎的歼-10拥有更高的发动机冗余,从而降低事故风险。但到了2010年代后期,歼-10系列也开始集成这种国产动力装置,这表明中国涡扇发动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可靠性。

冷战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曾生产了大量可靠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装备歼-7等战斗机,后者出口到世界各地已有数百架。但在冷战时结束,中国的发动机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美苏,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投资来弥补差距。因此,WS-10C发动机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历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