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了1年以上的东西。因为冷藏过长的食物不但难吃还有可能对人产生毒性。这也是大部分航天员在太空站中只一次性停留半年就必须轮换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凡更换一批航天员,就必须重新发射一艘大型货运飞船,把几个人未来半年内要消耗的全部食物一起送上去,也包括补充的饮用与洗漱用水。水可以循环利用,而食品完全是一次性消耗的。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残渣和各种包装类垃圾。都不能在空间中循环利用。只能不断堆放在货运飞船内部,等待连货运飞船本身一起,再入大气层烧毁。这样货运飞船每次都充当了太空垃圾站的角色。其实说到底,都是不小的资源浪费。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至今还没有在太空生产和利用过任何成熟可靠的食材。过去的一些太空植物,

的生长发育试验,也仅仅是看看这些植物能不能在太空发芽生长而已。完全到不了可以采摘食用的程度。而这次水稻和拟南芥的生长试验会做完全程,也就就看看水稻能不能太空结穗最终长出大米;而其他的植物能不能可以生长到可以当菜吃的地步;可以靠真正的太空米和天空菜来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如果成功则意义巨大。有人到这里可能问,在太空种水稻和蔬菜,还必须开窗引进阳光,同时携带土壤上天吗?其实这两样都不是必需的。因为在地球轨道也包括未来在月球轨道上,直射的太阳光是很强烈的。会把大多数植物直接晒死。因此即使需要利用阳光,也必须是折射并过滤以后的太阳光。还不如用纯人工的电光源。这方面有成熟的技术。因为在南极极夜环境下,在室内用纯电光源,

也可以生长出大量可直接食用的黄瓜和生菜。在大型太空站上一样可以用纯电光源,只需要外部的大型太阳帆板为空间站内部提供足够的电力即可。而太空农作物和蔬菜的生长也不需要土壤,只需要必要的营养液即可,这都是在地面上很成熟的立体栽培技术了。如果空间站上大规模种菜被证明可行,那么未来可以推广到月球站、火星站都没有问题。甚至到太阳光微弱的太阳系边缘,通过核动力发电也没有问题。大量种植作物不但可以提供植物类食品,也可以用来繁殖昆虫和动物提供更有营养的肉类,还可以消耗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大规模置换成氧气。这样人类往外星移民的基本物资大部分就能靠自我循环解决。不再每次都要从地面发射火箭去进行补给。那样不用说大规模移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