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鼎盛认为,这次军演的主要看点在于行程长,舰队穿过日本附近海域,将显示出中国海军远距离投送武力的能力,这与中国目前的大国地位是相称的。

另外,就单纯的海军军事演习而言,20多艘舰艇参演的规模还是颇有看头的。

马鼎盛还认为,这次演习代号“海上联合-2012”,可以看出,两军不再使用“和平使命”的代号,标志着演习不再以反恐为背景。

结盟假想

“抱团取暖”并不可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结盟的基础在于拥有共同的假想敌,而现实是:中国或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并没有明确把美国或整个西方集团当做敌人,因此结盟并无由头。

即便结盟,由谁领导也是一个大问题。姜毅表示,军事联盟意味着要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准备,包括部队的训练,这其中都会牵涉到一个谁来领导的问题。事实上,两个国家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也不尽相同。

为何一次普通的两国联合军演,会再度引发关于军事结盟的话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前后的一段时期里,中国曾经是俄制武器的最大进口国,采购了数量庞大的军用飞机、防空武器和海军装备。

有评论认为,中国军工体系最弱的环节是发动机制造,在这一领域中国主要依靠俄罗斯。目前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巩固战略伙伴关系的潜力是巨大的。有观点据此认为这种潜力将促使中俄形成军事共同体。

对此,姜毅认为,中国迅速崛起后,美日要巩固及更好地利用原来在亚太地区存在的旧的军事同盟,或者试图构筑一个新的多边军事同盟,实行对中国的防范,这迫使中国民间人士开始有意识地设想怎么去突破这个所谓的包围圈,怎么去应对所谓的集团性的遏制或防范。

人们联想到以集团对抗来应付集团对抗,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