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由200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共同拥有。它由比利时国家银行与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的中央银行共同管理。由于是共同拥有,SWIFT一直热衷于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争端。

需要真正的特殊事件--比如我们最近几天看到的这种,才能让参与SWIFT的这么多不同行为者决定切断一家银行。然而,由于SWIFT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所以才有能力实施这种制裁。

然而,这一点看起来很快就会改变

SWIFT在其历史上只有两次被用来作为制裁手段。第一次是在2012年,因为伊朗的核计划而将其排除在外。这对他们的经济和国际贸易打击很大。而且,它还引发了其他事情。2012年,中国开始开发他们自己的金融信息传递系统,CIPS(代表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在2015年形成。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到今天为止,它的国际使用主要限于香港和中国之间的交易。

2014年,在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罗斯受到威胁要被排除在SWIFT之外。虽然制裁没有发生,但是,其他事情却发生了。俄罗斯中央银行开始开发SPFS(金融报文传输系统),使用SWIFT和CIPS都有的相同技术。该系统于2017年推出,目前在当地有很高的采用率,也有俄罗斯大型银行在德国和瑞士的子公司接入SPFS。

从绝对意义上讲,这两个系统的国际扩张仍然是非常小。然而,目前的制裁无疑会加速这些替代系统的发展,同时,也会加速它们相互连接的愿望。

它们能以多快的速度与其他系统相连--或者在危机面前,俄罗斯和中国的系统在理论上的互联互通会有多容易,这些只能是一种猜测。但是,这是一个我们应该担心的情况。不仅因为它限制了我们未来利用SWIFT进行制裁的能力,而且,还因为缺乏一个单一的、全球性的、不可知论的系统,可能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假设SWIFT不再是全球首选的信息传递系统。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需要仔细思考未来如何管理国际货币流动,以及所有金融交易的成本会发生什么的变化。1973年决定发展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产生了限制国际交易成本的非凡后果,从而使其利用数量最大化。相互竞争的系统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相对而言,交易量就会减少。当然,除非我们找到新的方法来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和不可知的系统。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种新的技术区块链上。从理论上讲,它具有实现这种系统的所有必要成分。但是,就像1973年一样,这将取决于相关参与者--也就是各国中央银行,是否愿意放弃本国的权力来促进真正的全球解决方案。这似乎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想避免在全球支付系统中产生永久性的技术碍壁,我们就不得不从现在开始工作,以保障一个全球统一的金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