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作者:华西证券分析师 宋辉、柳珏廷)

我国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已启动,规模有望提升。2023-2025 年,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将开始进行密集发射期。在 SpaceX 等公司带动下,火箭、卫星等制造模式从传统的定制化变为批量化, 传统发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通信卫星可以低成本快速组网, 卫星通信技术设施快速完成全球覆盖。

1. 技术、商业模式、资本大变革,推动卫星产业颠覆式发展

1.1.技术变革:低轨、高通量,提升本优势与运营效率

低轨卫星星座更适合构建大规模卫星组网是卫星互联网的必然选择。低轨卫 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在于传输时延短、稳定性好、链路损耗小、应用场景丰富,多 星组网可实现全球覆盖。高轨卫星的特点在于卫星数量较少,但单颗卫星的覆盖 面积较广,单颗卫星发生损坏即有可能影响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低 轨通信卫星数量众多,呈现网状化结构,即使个别卫星出现问题,整个网络也仍 然可以继续提供可靠的、连续的通信服务,符合卫星互联网发展趋势。

近年来,低轨卫星发射数量占比显著提升,2017年和2018年全球卫星发射数 量分别为 351 颗和 371 颗,其中 LEO 卫星占比均超过 80%。

表 1 不同轨道卫星特征及用途

高通量通信卫星,也称高吞吐量通信卫星,是相对于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传 统通信卫星而言的,高通量卫星的优势主要包括:服务开通便捷,系统吞吐量大、 传输速率高,卫星终端口径小,部署灵活等。

传统移动通信卫星主要使用L、S频段,通常仅能支持kbps量级的话音通信, 传统固定通信卫星主要使用 C、Ku 频段,传输速度通常为几 Mbps。而高通量通信 卫星向着频谱资源更丰富的 Ka、Q/V 等高频段不断演进,仅 Ka 频段可用带宽就高 达 3.5GHz,单颗卫星容量达到数十 Gbps~数百 G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