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台湾《旺报》网站4月22日发表题为《崛起中的中国软实力》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吸引力、信服力和影响力,包括文化、价值观、生活样貌、外交政策等。近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稳居全球第二,军力同步大幅跃升,公认硬实力强劲,但软实力认同度不高,西方国家甚至充斥反华氛围。

外界总以“战狼”概括中国的外交风格。确实,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上有其斗争的一面,但反战促和的形象亦很鲜明。从斡旋调停缅甸局势、促成沙伊和解,到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穿梭外交,中国在复杂局面中不偏颇的调和方式有利于取信各方,从而为和解建立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虽然面临西方竞争以及舆论质疑等多重阻碍因素,但去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仍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认可。

文化层面,两岸同属的中华文化,本就软实力资源丰厚。《道德经》被译成多国文字,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粉丝”,近年还诞生了全球老学。《孙子兵法》也是全球多所军校必读书籍。

近十年来,中国文化软实力更多地被世界看见价值。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近日被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改编成电视剧上线,占据全球收视榜首位置。此前,《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在北美院线上映后,也让不少西方观众赞叹。去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亦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提升。

经济实力既是硬实力,也是软实力的支撑。从外贸“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到“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光伏产品),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已从“物美价廉”转化为“科技创新”,中国制造助推全球绿色转型和科技进步,中国形象与口碑正在重塑。

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西方媒体舆论形塑的刻板印象,全球传播“西强东弱”,西方媒体仍掌握主流话语权,中国媒体虽然增加了多语种对外传播,但其有别于西方政治体制,在跨文化阐释上存在诸多鸿沟,尚难让外界理解、接受中国政治运作的过程和特点。整体而言中国媒体的全球影响力、公信力还有待提高。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例如“龙”在西方代表“恶”,而传统中国正是以龙为图腾,中国力求将“中国龙”的英文翻译从“dragon”正名为“loong”,就是不希望引发对中国形象的负面联想。除了龙图腾之外,另一个联想到中国形象的物种——大熊猫,则以圆滚滚的可爱形象,被世界各地民众所喜爱。

中国熊猫外交行之有年,旅居海外的许多大熊猫已成为网络明星,包括在2022年送往卡塔尔的“四海”和“京京”,住在面积超大的豪华熊猫馆,酋长般的待遇令人赞叹;而有着“财阀家的小公主”之称的“福宝”,日前被送回中国时,大量韩国粉丝冒雨前往送行。

可爱熊猫背后传递的讯息是:中国有经济实力照顾动物,有技术繁育珍稀物种,有感情善待每一个生命。正如《功夫熊猫》一样,既柔软又强大的熊猫阿宝,有着一颗热爱和平的心。

就国家而言,信服是信任、服从,只有硬实力不足以让人信服,中国的软实力正一步步被世界看见,持续发展经济,国民安居乐业,用实际行动告诉国际社会,中国国力强盛,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更有坚守世界和平的信念。相信未来的中国,好感度会逐步提升,也足以让其他国家信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