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落地,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我个人认为,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大数据,从现有的互联网海量存量信息中进行提取和整合,至于无中生有的新知识产生有多少?我不是太懂,大家可以说说。
而如果用于具体的无人化生产,是在一个微观环境里,去进行计算然后转为操作,这里面的每一个信息都是自我生成与不断迭代产生的,这本质上是产生了新的信息增量。这应该说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如果在服务业,程序编辑,文案写作,美术设计这一类,基于已有大数据的集成整合,目前的这些大模型做的不错,但是距离真正的无中生有似的创新,可能还有距离。
这方面有两个国家有优势,优势在于大数据的数据量,一个是美国,掌握了英语国家的社媒数据,一个是我们,自身有14亿人口,如果以产生信息的网络人口来看,基本都是十亿数量级的。这些信息每天都在不断产生,但产生的似乎还是以语言类的交互为主,这也是为啥美国这方面的大模型先出来的基础。
而到了工业生产这个最重要的方面,这基本上毫无悬念,只有可能是我们这边有这个基础了,现在的无人港口,是个典型例子。要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规模,要有信息化基础,还要有海量的生产数据,这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加起来,规模上有机会,统一的标准化信息,也不可能超过我们。
所以我觉得,在人工智能的工业化落地,这一方面,我们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这是美国有心无力的方面,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行业和企业,已经在开始了智能化落地。华为的无人港口,无人矿山,这都是国外目前还做不到的事。
在这个过程里面,会产生哪些投资机会,会诞生哪些伟大的企业,我依然坚定的相信机会在中国这边。美国搞大语言模型,很出彩,但是说实话,也很无奈,因为在工业化上没办法进行,这是没办法的事。
而我们一旦在新能源和无人化工业生产取得突破,那就是我说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大门会彻底关闭,不管是越南还是印度,甚至是日本,美国,都只能束手就擒。
低成本的能源加上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无人化工厂,将把生产效率和成本,达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会彻底斩断别人追赶的可能,因为门一旦关上,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说白了,就是永远不可能追上了。

AI的落地,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我个人认为,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本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