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疫情三年,中国民众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离,即使国门敞开,对封闭状态产生依赖心理的民众来说,要再跨出自我的世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经济实力、航班签证等客观因素外,不少人在经历了封闭的三年生活后,对外部世界感到陌生和恐惧,加上如‘峇厘岛命案’等偶发事件的刺激,遂得出‘全世界不安全,哪里都不要去’的结论。”
文章认为,这只是中国百姓出境旅游观的一个视角,却也能窥见缺乏多元声音的中国社会,呈现出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现状。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福岛核处理水问题会在中国演变成民粹式的反日潮,从官方禁止日本水产品,上升到民间抵制所有日本产品,最后连去日本旅行的同胞也成为炮灰。”
文章称,信息过滤、舆论收紧,社会形成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不仅会加剧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割裂,也会对复杂的中国社会内部造成伤害。
文章得出结论,当人长期处于一元化的信息和观点中,渐渐失去思辨能力,在同温层效应的催化下,就容易变得盲从甚至极端,也会对多元化的外部世界失去了解的兴趣。
对此文观点,你赞同吗?欢迎留言评论。

联合早报今日发文写道,疫情三年,中国民众在物理上和心理上都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