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芯片为代表的信创产业逐步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国产CPU产业强势崛起的过程中,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几企业?答案有很多,但“中科系”的提及率绝对很高。

崛起的中科系,被改变的中国芯片产业格局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系”旗下的企业涉足行业众多,而聚焦到国产芯片领域,“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组成的国产芯片“双子星”最为耀眼。

中科系国产芯片“双子星”,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长期主义者

国产芯片的发展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一条属于长期主义者的“马拉松”。对于在信创产业这条道路上的中国“选手们”而言,是否注重并坚持追求发展长期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背靠中国科学院这棵参天大树,龙芯和海光通过走“学习借鉴再创新”道路和兼容国际主流生态的技术选择,为中国芯片产业开辟出多元化的发展路线,不仅奠定了国产CPU厂商双强格局,其自主研发和商业化发展,也为国产芯片进步和崛起提供经验参考。

过去几年,中科系为代表的企业,以啃“硬骨头”和攻“卡脖子”的精神,硬生生的让我国芯片产业格局完成了0的突破。眼下,两家企业正秉承追求国产芯片发展长期价值的理念,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刻改变着中国芯片产业格局,让我们看到中国信创产业发展的广阔未来。

“学习借鉴再创新”道路上的龙芯中科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处理器芯片制造企业,龙芯中科在国产CPU厂商中可谓独树一帜。为摆脱CPU对进口的依赖,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组建成课题组,开始了龙芯CPU的自主研发。

然而自主研发CPU的难度可想而知,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龙芯选择了“两步走”战略,毅然而然地踏上了“学习借鉴再创新”的道路,从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发、基于自主工艺的芯片生产、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三个环节提高自主可控度,保障供应链安全。

一开始,这条“学习借鉴“之路十分通畅:2001年8月,龙芯第一代产品龙芯1号成功启动操作系统;一年后的2002年8月,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流片成功,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2016年10月,龙芯第三代处理器3A3000研制成功。

然而在”创新“之路上,龙芯却遭遇到MIPS的威胁与挑战。

为真正实现芯片完全自主,龙芯开始向自主开发的LoongArch架构转型。LoongArch满足RISC原则,如精简并具有尽可能少的指令,这有助于简化芯片设计,提高性能和降低能耗。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包括了让中国科技公司摆脱外国技术的控制和影响,加强科技自主可控和科技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

然而龙芯的一次次研制成功,逐步让MIPS感到不安,并开始对龙芯发起起诉,声称龙芯不得不在使用MIPS的指令集。经过两年多官司辩论以及最后的仲裁,龙芯大获全胜,并用实力证实自己100%自研,彻底解决国内外发展障碍。据悉,龙芯目前最具有竞争力的3A6000系列已经流片,预计在第四季度正式推市,其性能相当于英特尔卢酷睿十代的水平。

走在兼容国际主流生态技术路线上的海光信息

和龙芯中科一样,成立于2014年的海光信息,拥有深厚的研发实力。作为国产X86服务器CPU龙头企业,海光信息走的是一条兼容国际主流X86生态的技术路线。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X86在性能、生态、市场等方面,有着相当优异的竞争力。

多年来,海光一直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并推出多款性能达到国际主流高端处理器水平的产品。如今,海光成功打造了CPU和DCU两条产品线。

海光 CPU 系列产品基于X86 指令集,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指令集技术,经过几年持续迭代,性能优异,生态成熟,安全可靠。据了解,最新的 海光三号已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海光四号、海光五号也处于研发阶段,进展顺利。

海光 DCU 系列产品以 GPGPU 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 CUDA”环境,生态丰富,且是国内唯一支持全精度计算的AI芯片。据官方披露,海光第一代 DCU-深算一号已商业化部署数十万片,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有力撑起了大算力时代对国产AI芯片的需求。

海光在CPU+GPU双轮驱动战略下,商业化之路发展顺畅,在CPU领域占据国内市场第一份额。在最近,海光信息财报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布局下一代产品,扩大基于自身处理器的生态建设和适配,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无疑这又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和期待。

写在最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下,中国的芯片产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令人欣喜的是,在国产芯片领域,类似海光信息和龙芯中科的企业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以长期主义为导向,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追求国产芯片创新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