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西江月A2923日期:3小时前

输了,占领个屁,他不是李二

回答者:澹奕日期:2021年02月08日

乾隆皇帝78岁大寿,缅甸突然遣使议和,乾隆帝大喜过望,他终于找到台阶下了。

清缅战争历时七年,前后四次,虽然清朝与缅甸的体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但结果却非常尴尬, 因为清朝在小小的缅甸损兵折将,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打到最后,缅甸仍旧不肯低头,而清朝方面也元气大伤,无力继续进攻,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服谁,直到缅甸方面因为其自身原因向清求和,乾隆帝就坡下驴,结束了清缅战争。

说白了,“平定缅甸”的说法就是个笑话,就更别说占领缅甸了。

鼎盛时期的缅甸,遇上了鼎盛时期的清朝

中原王朝与缅甸之间的往来,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不过因为缅甸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加上地处偏远,因此与中原的关系并不密切。

明朝时期,在西南之地设置诸多土司,施行松散的羁縻管理,由于明朝在当地的软弱无力,使得当时缅甸东吁王朝不断向云南地区蚕食。

万历年间,明朝出兵击溃缅甸,让诸多摇摆的土司重新归附明朝,但此时的明朝已经日薄西山朝不保夕,缅甸不久后卷土重来,侵扰云南边地。

清朝建立之初,因为自身的麻烦事一大堆,所以跟缅甸之间并没有直接往来,而清朝的态度是希望缅甸主动归顺朝贡,所以对缅甸的态度非常谨慎。

西南当地有大量的土司存在,清朝虽然强大,但近在咫尺的缅甸才是最大的危险。

为了生存,很多的边地土司都选择一边向缅甸称臣,一边又向清朝交钱。

当然也不是全部,有些土司觉得自己就是清朝的地盘,凭什么给缅甸朝贡,因此拒绝缅甸而主动朝向清朝,但清朝云南地方又怕开罪缅甸,多番拒绝那些土司。

刚开始还没什么,但随着缅甸的逐渐强大,他们步步试探,屡屡对云南边地的土司发起进攻要求朝贡纳税,而云南地方也视而不见,生怕引起麻烦。

这样的绥靖状态持续了很久,缅甸也觉得清朝是个软柿子,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公然侵入云南地界,最终也由此引发了后来的清缅战争。

乾隆时期,清朝的实力达到了二百多年里的巅峰状态,这一时期清朝的地盘达到了最大,府库充盈人口繁衍,达到极盛。

而东南亚的缅甸,则进入了贡榜王朝时代,这也是缅甸古代的一个高峰。

贡榜王朝几乎横扫东南亚,向西北吞下曼尼普尔与阿萨姆王国,收服诸多掸族土司,吞掉南掌王国,还灭了暹罗大城王朝,占据了大半个中南半岛。

整体来看,贡榜王朝自然无法与清朝相比,但有句话叫做强龙难压地头蛇。

清朝虽然强悍,但那时的清朝还忙着收拾准噶尔,根本没空经营西南,而西南距离清朝核心地区太远,因此在地方上,清朝对缅甸并没有太大优势可言。

四次清缅战争,清朝打了个寂寞

乾隆二十七年,缅甸出兵侵袭云南,清缅战争正式开始,当时的缅甸因为正在与暹罗交战,因此需要大量的钱粮作为军饷,因此把目光瞄向了云南。

起初,清朝还是想要“息事宁人”,竟然让缅甸在遍地侵扰了两年时间,而且乾隆帝根本没觉得缅甸是清朝的对手,所以根本没在意。

直到乾隆三十年,经过一番筹措之后,清朝才正式开始对缅甸出手。

然而打脸的是,由于乾隆帝对于当地情况的误判,以及过于轻敌,初次出兵折损惊人,首战就被缅甸弄得焦头烂额。

初战失败后,清朝在次年重来,但可惜西南地方的诸多守将记吃不记打,幻想着凭借云南一万多的绿营兵就能征服缅甸,不等乾隆帝手谕,竟然率先动手。

清朝时期的云南绿营兵大多都没怎么上过战场,而且器械非常落后,战斗力薄弱,那些带兵的将领能力也很差,总帅云南总督乃是文人出身,根本不懂军事。

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的清缅战争,清朝又是被打得灰头土脸。

乾隆三十二年,清朝第三次进攻,这回清朝继续重蹈覆辙,来了次灭敌一千,自损八百。

前三次清缅战争,清朝因为过于轻视对手,而且战略等诸多方面都错误频频,被缅甸打得措手不及,连续三次的巨大折损,终于让清朝不得不正视起对手。

对缅甸这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的乾隆帝,为了雪恨也是不惜成本,他征调大量精兵强将,任用傅恒、阿里衮、阿桂、鄂宁等人出征西南。

声势浩大的清朝远征大军斗志昂扬,但到了云南之后,却发现后勤跟不上了,不仅粮食供应不足,而且还有大量的清朝士兵水土不服接连病倒。

对于清朝的进攻,缅甸也是全力以对,缅甸大军几乎倾巢而出,双方交战频繁,然而,清朝方面却出现了病死病倒的,比战场上倒下的还要多的情况。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双方都损失惨重,却谁也不肯服输,直到最终清朝主动撤走。

第四次清缅战争结束后,清朝不再与缅甸开战,缅甸已经没有力量继续战事,而清朝也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让缅甸低头,双方不再战也不再和,陷入了沉默。

缅甸主动给了台阶,乾隆帝自称武功

历时七年,损耗将近千万两白银的清缅战争,让清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么大代价仍旧没能拿下缅甸,让乾隆帝觉得面子上很是过不去。

清缅战争不久后,大小金川再次出了乱子,清朝也没什么精力去理会缅甸。

而且,因为这场没有任何结果的战争,清朝付出的不仅仅是银两,还折损了大量的将领,各方面的损失都非常之大,远远超过乾隆帝曾经的预料。

倒是缅甸方面,由于清朝的出兵使得缅甸实力大损,导致暹罗反扑,获得了恢复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缅甸在东南亚的处境开始变得艰难。

就在双方僵持了十八年之后,缅甸因为内外交困,觉得还是要与清朝握手言和,获得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为好,因此主动低头。

正值乾隆帝的七十八岁寿辰,缅甸主动派遣使者前来求和,表示愿意臣服归顺。

乾隆帝对于缅甸方面的态度做法,当然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清朝当时并没有能力真的让缅甸臣服,既然缅甸主动求和,差不多就得了。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清缅达成朝贡协定,缅甸正式加入了清朝的藩臣之列。

尽管“平定缅甸”被乾隆帝纳入了其所谓的十全武功,但这件事实在是掺了太多的水,清朝压根儿就没真正平定缅甸,反而被弄得狼狈不堪,就更别说去占领缅甸了。

回答者:江湖小晓生日期:2019年05月30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乾隆派兵征讨缅甸后,为什么不直接占领缅甸? 乾隆皇帝是满清时期乃至封建时期所有皇帝中,最幸福的一个。他在位六十年,一直是太平天子,晚年自称十全老人。 在这次抗击缅甸的军事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十全老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江湖小晓生带您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十全老人。

第一,缅甸从吴三桂时期就已经跟满清断交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缅甸经常出现内乱,要么弟弟抢了哥哥的皇位,要么平民造反成功。反正政权更迭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在吴三桂时期,南明的永历皇帝就曾经躲到了缅甸。缅甸本身是明朝的附属国,自然是对永历皇帝有礼。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得知了明朝的窘境,缅甸内部又发生了日常叛乱,新皇帝上位以后,吴三桂十万大军进入缅甸,缅甸便将永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 而当时的西南边陲,都是吴三桂的地盘,而吴三桂本人又开启了长达八年的反叛之路。所以缅甸这段时间开始,跟满清彻底断交了。一直等到乾隆年间,民间贸易流通才增加了不少,官方交流也逐渐增加。

第二,缅甸不断挑衅,满清不断失败。

缅甸的战斗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十分强大。当然这个时候他们又日常政变了,新皇帝上台以后,开始了对云南的骚扰活动。毕竟野心不小,认为自己的战斗力还是十分强悍的,所以开启了征服之旅。接下来的十年时间,清政府并不在意缅甸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缅甸这种小国家就是来抢抢东西便跑路的人,没什么好在意的。 可是第十年的时候,九龙江一带被缅甸大军攻占了。 这就等于是正式入侵了,云贵总督刘藻带兵收复失地,反而遭到重创。随后乾隆让大学士杨应琚攻打缅甸,前期顺利,后期再遭惨。杨应琚被赐死以后,乾隆再派大将明瑞分五路大军前往缅甸,也是连战连捷,可是后来还是惨遭反扑,明瑞自个儿也自杀身亡。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十全老人的十大武功。

第三,男神富察傅恒出马,依旧拿缅甸没办法。

一提到富察傅恒,很多迷妹们口水都掉下来了。富察傅恒的确是乾隆非常信任的大臣,所以这个时候乾隆选他为大将军。久经沙场的阿桂作为他的副将,联合满蒙三万多精锐兵马,吩咐广东福建的水师也出海前往战场。终于扭转了战局,这个时候的富察傅恒似乎感受到了胜利的希望,不过这才是刚开始而已。 缅甸特殊的气候,立刻让满清大军感受到了异常,当时不少官兵因此而病重,甚至有丧命的。几场硬仗打下来,士兵损失打到了三分之一之多。 富察傅恒知道情况不妙了,缅甸地区的军民虽然也在死撑,但是这地盘毕竟是人家的,人家能够撑得久,你撑得住吗?如果全军覆没,那富察傅恒必须自刎谢罪。正当富察傅恒收到乾隆退兵命令的时候,缅甸和谈的文书也送来了。

第四,缅甸也是很无奈啊,耗下去不是办法。

缅甸人又不傻,这么耗下去,他们肯定是吃亏的一方,毕竟人家是天朝大国,物产丰富,不怕消耗。 自己可就不行了,大片土地落在了清朝政府手里不说,老百姓也无心生产,这么下去不亡国才怪。所以缅甸这边主动向富察傅恒请和。 最终富察傅恒与缅甸这边商量出了一个和谈要求,缅甸这边十年向满清政府进贡一次,算是承认满清政府是自己的宗主国。乾隆皇帝本来就不想打了,这会子居然还争回了不少面子,那感情好啊,立刻就批准了这件事。富察傅恒这才得以回京,不过等到他的却是羞辱和无奈。

第五,缅甸未履行承诺,富察傅恒忧郁而死。

说好的要十年向乾隆皇帝进贡一次,可是缅甸这边却没有实行承诺。他们恢复了生产,赶走了满清大军以后,就把这件事彻底给忘了。 可能当时也没有签订什么赔款合同,所以满清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乾隆皇帝时不时会向富察傅恒提起这件事,其实就是心里很不爽。 而这个时候富察傅恒每次想到这件事就心疼,久而久之便疾病缠身,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其实这也是乾隆的过错,他自己心里不爽,非要找富察傅恒的事儿,结果乾隆也比较后悔。所以征讨缅甸其实等于是失败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总结:乾隆根本没打赢,凭什么占领缅甸。

在这件事上,乾隆是非常无耻的,他把征讨缅甸划入了自己的十全武功中。他自认为这件事是彰显帝国威仪的大事情。可是他从来就没有分析过这件事对满清王朝有什么好处吗? 没有任何好处,死伤了数万人马,最终换来的却是缅甸一纸空文的承诺。乾隆皇帝被彻底耍了一遍,却还死要面子地认为这是他的成就。 其实从第三次征讨缅甸开始,乾隆就已经是在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出兵了。劳民伤财的大事情,结局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居然只是为了赢回自己的面子,可见当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到了何种狂妄自大的地步。多年以后的慈禧似乎跟他有相同的想法,认为天朝是不需要对外学习的,最终被列强打的稀巴烂。乾隆压根就没有打赢过人家,又凭什么说能占领缅甸呢?

回答者:认真的海风i1f日期:9天前

太穷了

回答者:轩辕家的猫猫日期:10月25日

乾隆派兵平定缅甸后,不进入缅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乾隆皇帝认为缅甸与清朝的版图和国力关系不大,而他更关注对西藏和新疆的控制。

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限制了清军对缅甸的深入探索和管理。

清军在平定缅甸的过程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缅甸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兵力,且可能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地形、气候、民族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