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文/熊茂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这一论调对全球贸易而言是潜在的危险。

常年研究中国经济的拉迪同时驳斥了中国消费疲弱、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等说法。他在数据分析和经济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现状予以理性、客观、全面的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可以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产能过剩论”有潜在危险

拉迪说,“产能过剩”意味着各国不应该生产超过国内销售数量的产品。如果这一论调被执行至极致,那每个国家都只会生产供本国消费的商品,全球贸易将不复存在。“这对每个经济体而言都将是完全而彻底的灾难。”他说,“我认为产能过剩的概念是有潜在危险的。”

这位熟悉中国经济的美国经济学家表示,他认为美国和欧洲有时候心态“非常不现实”,它们认为中国仍然是百分之百国有经济,忽视了市场在这个经济体中的重要作用。

拉迪指出,比亚迪是一家全球化私企,该公司在电动车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我认为他们不会自愿减少在全球市场的车辆销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一家产品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难道只能为其国内市场服务,而不能出口产品?”

拉迪此前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并不清楚如何来衡量所谓的“产能过剩”。而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一概念也显得荒谬。“那么,美国波音公司是否应该减产?美国种植大豆的农场是否应该限产?”

中国消费并不疲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按不变价格计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拉迪表示,一季度的增长势头良好。

针对有关中国国内消费的质疑,这位资深的中国观察家指出,第一季度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消费继续快于GDP增长,延续去年的态势。他补充道,一季度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3.7%,体现出消费在GDP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拉迪认为,有两个主要经济趋势在推动中国消费增长。其一,中国是少数几个工资占GDP比例上升的大型经济体之一,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

另一个因素是,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促使人们为退休存了大量的钱,而随着更多的人进入退休年龄,一些人开始花掉他们工作期间攒下的积蓄。

拉迪认为,这两个因素促使中国消费增长、储蓄下降。他还表示,中期来看,消费可能会给增长作出比人们预期更大的贡献。

就中国房地产危机拖累消费的论调,拉迪表示,房价在下降,但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似乎并没有给消费带来很大冲击。他解释道,房价虽然下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2021年价格高峰期购买房产,很多人多年前就买了房子,而今天房子的价值仍然远远超过他们购买时支付的价格。此外,他认为财富缩水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很难衡量。

“资产负债表衰退”没有证据

拉迪还否认了中国经济的通货紧缩风险。他日前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所谓通缩已经在中国扎根、将把中国推向衰退,这是关于中国经济的误读之一。

他指出,去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上涨0.2%,但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实际上增长0.7%。“很多人说通缩已经在扎根,中国面临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我不认为有证据支持这一点,”拉迪告诉记者。

拉迪指出,日本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时,价格开始下降,人们停止消费,企业停止投资,他们都开始偿还债务、去杠杆化。“我们在中国没有看到这些现象。”他说。

拉迪表示,去年中国家庭储蓄率下降,这意味着消费者并没有失去信心。而在企业领域,中国企业在绝对值和占GDP比例上都加大了借贷,制造业、采矿业、公共设施和服务业的投资都增加了。

拉迪还指出,中国私营部门投资自大约十年前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近年来,私企投资总额的减少几乎都是由房地产市场的“必要修正”造成的,该市场由私企主导。

拉迪指出,除了房地产领域的问题外,中国还面临经济增长的外部挑战,例如美国等其他经济体较高的利率、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中美之间紧张的经贸关系。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受到较大限制,在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始加息后,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大幅贬值。而由于美国通胀形势反复,美联储的降息时间可能推迟。“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这可能会为中国创造更多空间,以实行更具刺激性的货币政策,”他说。

拉迪表示,多年来他一直批评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消费不足。但是现在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消费。

“我认为消费增长很可能会继续领先于GDP增长,并对经济扩张作出相当大贡献。”他说。“我认为5%(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美专家:“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暨全球消费创新系列活动在海南海口启动。图为观众在国货特色潮品展区参观。(杨冠宇 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