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总是威胁中国,有用吗?

美式霸权:以威胁为武器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经常将自己的权益置于全球战略布局的核心,而这种权益往往与其经济和政治目标紧密相连。

乌克兰问题正是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对其实施的制裁,不仅仅是针对俄罗斯,更多的是对那些与俄罗斯有合作关系的国家,尤其是其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技术、军事等领域都有深度的合作,这让美国感到担忧。

中国在北极的油气开发中,与俄罗斯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北极的能源储备是全球未来的战略焦点。

又例如,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交易,这是中国为了提升自己的防空能力,与俄罗斯进行的重要军事交易。

这种合作被美国视为对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挑战。

因此,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仅试图压制俄罗斯,更想通过此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的这一策略很明显——试图打破中俄合作,进而削弱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在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总是威胁中国,有用吗?

美国制裁项目变化

但以往的经验已经证明,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威胁时,从未轻易屈服。

中方对于俄罗斯的支持和合作并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基于两国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与互相支持。

当美国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实施制裁时,它试图通过制裁威胁中国不得与俄罗斯合作,这显然是其过于自信的表现。

中俄友好合作

中俄关系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李尚福防长于8月15日对俄罗斯的访问,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次访问中,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的描述,将中俄关系提升到了“不仅仅是盟友关系”的高度,这就表示着两国之间的合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国家伙伴关系的定义,可能涉及更加深入的战略合作、经济互助和文化交流。

过去几年,两国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入合作。在经济领域,2022年中俄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1900亿美元,这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仍显示了两国经济合作中不俗的强度。

此外,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也使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出口选择。

在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总是威胁中国,有用吗?

俄中防长在莫斯科举行工作会晤

但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策略也逐渐在转向压制与遏制。

南海问题上,美国多次派遣军舰进行“航行自由”行动,这是明显的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挑衅。

此外,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也显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之间的紧密合作,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支持。

李尚福防长也明确的提出了中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实际上也是对美国的一个回应。

这一原则旨在防止冷战时代的对立和军备竞赛,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模式。

但不可否认,这种深化的中俄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策略的一种反应。

美国空洞的威胁

从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对华加征的数百亿美元关税,到对华为等多家中资科技公司的技术封锁,这些行动都试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崛起。

但事实上,2019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3457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约21%。

尽管美国希望通过这些手段缩小贸易逆差,但数字表明效果并不理想。

在俄罗斯的问题上,美国总是威胁中国,有用吗?

美国以制裁作为国家安全工具

而在国际关系领域,美国对于那些与中国建立紧密关系的国家,如委内瑞拉、伊朗等,也进行了威胁或制裁。但这样的策略似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美国与其他多个国家的关系紧张。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2019年的GDP为14.34万亿美元相比,其全球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在全球产业链中,例如稀土出口、手机制造等领域,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所以,美国的一些制裁措施,如对华为的封锁,不仅影响了华为,也对自己本身在全球的供应链造成了冲击。

在科技领域,例如5G技术中,华为已经是世界领先的供应商。这使得许多国家,在选择5G设备供应商时,即使面临美国的压力,也仍选择与华为合作。

至于涉及俄罗斯的问题,美国在乌克兰危机、北溪-2天然气管道等事件中,确实多次向与俄罗斯合作或持中立态度的国家施加压力,其中包括中国。

但如同上述,这种“威胁策略”很难改变这些国家的决策,因为它们是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作出的选择。

所以总结来说,美国的这些威胁策略对于影响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决策,效果有限,中国也并不怵美国的威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