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增发万亿国债助力经济复苏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据法新社10月24日报道,中国24日称将发行价值1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此举被视为在疫情后复苏进展缓慢背景下提振经济的一个尝试。

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但具体数据仍低于设定目标,因而政府继续面临要求推出刺激措施的呼声。

据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周二对外公布的国债将划拨给地方政府,以支持全国的灾难预防和灾后重建,发行时间定在今年四季度。

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家庭正在小心地计划自己的支出。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了今年的消费,不过,10月初为期一周的全国性假期帮助提振了旅游和其他服务领域的消费。

保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张智威说,这一举动“极不寻常”,“让市场感到意外”。他在一份研报中写道:“我认为,这一政策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又一步——鉴于经济中存在的通缩压力,中国应该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此次筹集的部分资金将在明年使用,因此将有助于提振今年四季度以后的增长前景。”

中国今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这是在一系列总体积极的数据表明经济进入一段稳定时期后实现的。

法国兴业银行交叉资产研究团队在一份研报中写道:“这虽然不是‘火箭炮’,却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渐进式举措之一。中央政府正在意识到需要加大帮扶力度以维持初生的复苏势头。”

据新华社24日报道,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国今年遭遇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科学家称,这些天气事件正因气候变化而恶化。

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中国增发国债的举措证实,鉴于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中国的总体政策立场仍然是支持性的。

胡伟俊认为,这项新的刺激措施应该有助于中国在今年剩余时间里保持10%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24日报道,中国通过增发国债加大经济帮扶力度。

报道称,中国立法机构批准了一项把2023年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8%左右的计划,这个数字远高于今年3月确定的3%的目标。该计划内容包括在今年四季度增发价值1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用于支持救灾和建设。

中国很少对财政预算进行中期调整,以往只在少数时候——包括2008年四川地震以及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样做过。

英国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说:“今天批准的额外财政支持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干预措施,这是防止中国在今年最后几周突然出现财政紧缩所必需的。”

此次预算修订操作凸显了最高领导层对今年余下时间及明年经济前景的关切,以及政府越发关注支持经济和金融市场。

英国万神殿宏观经济学研究公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邓肯·里格利认为,发行用于灾后重建的1万亿元人民币特别债券,相当于提供额度大约占整个GDP的0.8%的财政刺激。他说,此举的目标是,在房地产建设活动和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推动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一直持续到2024年。

通过发行主权债券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的做法,可能也反映出政策思路的转变,即把更多的财政担子交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当局来承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