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您是否对古代吃饭用的碗都是什么样的和令人惊叹的古代收纳术老祖宗比我们讲究得多感到陌生?别担心,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古代吃饭用的碗都是什么样的和令人惊叹的古代收纳术老祖宗比我们讲究得多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话题。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吃饭用的碗都是什么样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民以食为天。那么吃饭的话,我们肯定要有一个装饭的碗才行。在我们现代我觉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材质也是特别的多,有陶瓷的,有铁的,还有一些木质的碗,形形供我们选择。我们有没有想过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样的东西来盛饭的呢?难道也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吗?

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食盒,就如我们今日出行要自备些好吃好喝的一样,古时人们外出访友或者是踏青郊游的时候,同时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美味佳肴作为助兴的下酒菜,只是不同的是,那个时候人们往往会精心挑选几个精致的食盒来专门盛放佳肴。如此一来既携带方便,而且饮食也特别的安全,这些适合的材质一般都是木质的。看起来花纹也是特别的漂亮,慢慢的后面的就以陶瓷居多了。

还有就是一种圆饼状的食盒,没有手把的那种。一般姑娘们都是比较喜欢的,他们会各自准备一块色彩斑斓的绣花布,将食盒整齐的包裹起来,那种感觉我觉得真的是像少女应该做的样子,想着这些花布慢慢掀开,露出精美的食盒,再将食盒慢慢的打开就可以看到美食,估计已经垂涎三尺了吧。

我们要知道古代是有砂锅的哦,砂锅也是古人的饮食必备,据说元代的皇帝们特别喜欢一款出自门头沟的砂锅,用来发豆芽或者炖肉。别提有多香了,尤其是用来炖肉,炖完之后肉汤能够保存一个冬天,因为它是平底的设计,能够增大和肉肉的接触面积,使每块肉都能够充分的接触,而变得鲜嫩可口。

想想是不是觉得真的是很美味呢,我觉得古人真的是特别的聪明,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可以让他变得越来越完美,越来越精致。

返回目录

令人惊叹的古代收纳术,老祖宗比我们讲究得多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纪录片特别有意思,叫《中华揭秘》,里边讲到了很多古墓。其中一座位于江苏省盱眙县的汉代古墓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别误会,我不是喜欢盗墓,只是作为收纳爱好者,这座古墓里居然发现了一个特别大的十一子奁盒。

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一个包含了11个抽屉的梳妆柜啊!我的天,要知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的马王堆中,轪侯夫人的墓穴里也不过是挖出了一个九子的奁。

能带着十一子奁盒一起下墓,这个墓主人生前一定是身份显赫。据说考古队在每一个抽屉里都发现了化妆用品,比如眉笔、胭脂、挖耳勺……看来这还是一个精致boy啊!

看完纪录片里对十一子奁盒的讲解,我不得不再一次感慨古人超高的收纳术,套、筒、匣、盒、篮、箱、格……感觉叫一句“收纳精”都不过分!

其实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收纳器物无处不在。各种大大小小的盒子,满足了不同物品的日常收纳需求,简直就是古代居家收纳必备。

清紫檀嵌象牙福寿多宝盒

我们现在的很多收纳工具就是从古代演变过来的。今天,收纳王子就带纳豆们一起去看一下这些收纳工具的“前世今生”。

镜匣

古时女子在铜镜前梳妆,但铜镜非常容易生锈,所以为了保护铜镜,古人发明了镜匣(又称妆奁),既可以用来装梳子、首饰、粉黛等物品,又可以用来对镜梳头和化妆。

18世纪黄花梨木雕花卉纹四方镜匣

镜匣的款式精致而多样,既具有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还可以作为古代娘家送给女儿的嫁妆。

清黑漆描金妆奁盒

而镜匣演变到现在,变成了女生们梳妆台上必备的首饰盒。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没有女子能逃得过首饰盒的吸引。

多宝盒

多宝盒是一个很神奇的设计,箱盖中有盒、盒中有套匣、套匣中又有屉,看上去四四方方没什么特别的,但打开后你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清乾隆竹丝缠枝花卉纹多宝格圆盒

和镜匣一样,多宝盒也是一个格放一个东西,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家”,找起来很方便,而不是一堆东西胡乱堆放在一起。

为什么会这么设计?我咨询了小乔老师:

因为古代物品都是在适量范围内的,不像现在这么多,可以网购,可以代购。以前的物品得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而现在我们的物质太丰富了,欲望太强,所以容易被物品拖累,像古人那种收纳方式在现在看来是遥不可及的。

——by小乔老师

小乔老师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院长在东方美学堂结缘,探讨古人收纳。

现代人并不经常用多宝盒,因为比起古人,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没有那么多小物件需要把玩。但多宝盒的设计理念在收纳盒上很有借鉴意义,我们现在很多的收纳工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清乾隆紫檀百宝嵌多宝格式博古图挂屏,每一件都根据尺寸大小,不浪费空间。

衣箱

衣箱的形状多为长方形,上开盖,正面有锁扣,两侧有拉环。有些衣箱会在角上包裹铜叶,防止箱子在运输途中磕碰损伤。

除了放置衣物,衣箱还可用来收纳金银财宝、书籍字画等贵重物品。因为大部分衣箱是香樟木、杉木等香木材质,这些木材拥有某种特殊气味,能够起到抑菌、杀虫的效果。

明黄花梨小衣箱

为什么古人喜欢用衣箱收纳衣物?小乔老师说这是因为东方特有的叠衣服导致的。

Tips:

1、东方衣服都是片状裁剪的,比如汉服、和服等,所以需要叠起来展示。

2、西方衣服都是立体裁剪,所以需要用挂的。

在我们的高级课程中,也会帮大家回顾整个收纳的历史和各国收纳的发展。

衣服叠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收纳在衣箱里,这在古代是一个很好的衣服收纳方式。

现在很多东方家庭的衣帽间喜欢做层板,也是因为我们叠衣服导致的一个误区。

其实现在我们很多的衣服都是立体式裁剪,不太适合叠而适合挂。收纳王子为什么一直提倡大家尽量去拉长挂衣杆的长度,这是因为除了毛衣针织衫等特殊衣物外,其他衣服基本上都是要求挂起来的。

挂起来不仅可以保持衣服的形状,节省叠衣服和熨衣服的时间,它的通风性、透气性也会比较好。

——by小乔老师

而衣箱进化到现在,变成了我们出差旅行必备的行李箱。比起古人需要手提,我们现代人就方便多了,行李箱上有滚轮,可以随时随地推拉前行。

食盒

食盒其实就是古代的便当盒,这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收纳工具。

古代食盒的材质可比现在丰富多了,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无一不是做工精良,心思巧妙的(光看盒子食欲都大好)。

清象牙雕人物玲珑提食盒

不单单是食盒做的精致,古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也要比我们认真很多。要知道,在这个外卖充斥着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古人那般,一日三餐,每餐都充满了仪式感和庄严感。

香盒

古人爱焚香,尤其文人雅士,不管读书写字,还是弹琴抚筝,或是品茗弈棋,都喜欢在桌旁焚一炉香,而香盒就是用来盛装焚香香料的小容器。

清景泰蓝缠枝纹香盒

香盒分为盒身和盖子两个部分,大小差不多是一只手能握住的样子。你别看香盒虽然小,背后的制作工艺可不简单,雕刻、镶嵌、描金、书画……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工匠的巧思。

清晚期蒙古银镶嵌百宝香盒

虽然现代人不怎么焚香了,但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还是会经常在家点个香薰蜡烛啥的,随之而诞生的容器有钟罩、蜡杯、散香器等。

药箱

药箱的构造与镜匣差不多,打开后都是大大小小的收纳抽屉,用于存放各种各样的。

明紫檀药箱

在古代,药箱一般都是大夫出急诊时带的,所以体积并不会太大,而且要方便携带。

清早期黄花梨小药箱

而在现代,很多人在家也会常备医药箱,但这个医药箱的构造就比较简单了,抽屉变成了小格子,而且格子的数量也不会很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药都有外包装,不像古代都是中药,药材比较散。

文具匣(官皮箱)

文具匣是明代盛行的一种设计周全的小形储物匣。到了清代,文具匣逐渐改称为“官皮箱”。

清红木书册式文具匣

官皮箱既不是给官用的,也不是用皮做的,一般由箱体、箱盖和箱座三个部分组成。箱体前有两扇门,内设抽屉若干,箱盖和箱体有扣合,门前有面叶拍子,两侧都按了提手。

海南黄花梨官皮箱

据考证,古代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官皮箱,既可以用作梳妆箱,也可以用作文具箱。

明黄花梨盝顶式官皮箱

官皮箱发展到现在,大概就是我们常见的书包或背包,可以拿来装文具、电脑等物品。

其实不管盒、匣、箱、柜,本质上都是一种空间工艺:利用有限的空间,存放最多的物品。

一箱一盒一匣,不仅代表了古人超高的收纳艺术,也体现了古人对精致生活的巧思。

即使如今已经过去千百年了,这种“中国式精致生活”的理念,仍然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

清中期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古人的收纳智慧的确令人惊叹,但现代人玩起收纳来也毫不逊色。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神器加持,还有专业的收纳课程学习。古人怕是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收纳也能变成一种职业吧!

返回目录

总结:以上就是本站针对你的问题搜集整理的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查看文章下方的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