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一页※【美媒揭秘国际黑客团体"匿名者":面具后面是谁(2)】匿名,攻击,团体,搜查,互联网,\" />

这种严厉的打击有时适得其反。虽然“匿名人”有反权威倾向并且显得幼稚,他们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支持的是许多民主国家赞成的价值观,比如言论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和政府透明——他们还憎恨那些足以引发最坚定的新保守主义者共鸣的压制性政权。就像“匿名人”在该团体去年对利比亚政府发起电子攻击时所说的那样,“‘匿名者’乐于帮助勇敢的利比亚人民……我们人民,在独裁者向平民开火时不会保持沉默。”这种思想有时显得不连贯,通常看起来发展得也不充分,不过这对类似“匿名者”的“团体”来说是很正常的;以言论自由和透明的名义关闭你不赞同的网站,这种行为的讽刺性对他们来说似乎没有影响。

但是“匿名人”都比较年轻,世界观正在形成,政治观点也没有成型。虽然政府很难容忍互联网上的无序状态和报复行为,但是他们至少可以在措辞上向“匿名者”或类似运动积极示好,强调共同价值观,鼓励他们通过合法渠道在网络上以新的形式表达异议或开展活动。现在单纯反对和施以重罚的方法不太可能阻止这一方兴未艾的国际运动,这也无法使正在成长中的下一代互联网运动人士带入政治进程。

承诺只有作为实际问题来考虑才有意义。“匿名者”的观点和符号持续扩散,甚至进入了曾经反对它的政府。名为《反盗版贸易条约》的新知识产权条约今年1月由欧盟签署,之后“匿名者”开始激起力量反对这一条约,当时一群波兰议员反对起草该条约时采取暗箱操作。当这些议员决定在议会发起示威时,他们用什么东西遮住他们的脸?是“匿名者”钟爱的纸质盖·福克斯面具。

虽然有时形式比较极端,但“匿名者”之类的团体代表了“互联网一代”的呼声:更加合理的版权政策、更多透明度并减少审查。这种诉求的一个例子就是瑞典“盗版党”在欧洲议会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这种诉求也可以从最近互联网上对《反网络盗版法案》的强烈反弹中看到,维基百科甚至都把自己的英文版关闭了一天。政府忽视大家表达的共同关切会自食其果。

正是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警告不要“强加一个系统或加强全球规范,来扩大对互联网资源、机构和内容的控制,或把控制权集中在政府手中。”克林顿无疑倾向于相信,既有的人权团体或异议博主肯定优先反对这种控制。但有时反对者还是个浑身油腻的复仇天使,比如“快速体验者”。

作者:纳特·安德森(Nate Anderson)

(九尾网摘 www.joowii.com 欢迎转载 分享匿名,攻击,团体,搜查,互联网," />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