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6月28日发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文章《与中国的合作无法避免》,文章认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命中注定就是既竞争又合作。文章摘编如下:

自冷战终结以来,美国一共卷入了七场战争和军事干预行动。结果正如里根总统在1982年所说的,用刀剑播种下的政权无法扎根。

避免卷入这样的冲突正是特朗普总统的政策依然有人支持的原因之一。特朗普不愿在叙利亚投入过多兵力,并一直希望在今年11月总统大选前完成美军撤离阿富汗的工作。

19世纪的美国由两大洋庇护,陆上邻国均为弱国,它专注于向西部扩张。到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更是通过参加一战冲垮了列强之间的势力均衡。

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舆论专注于内部事务,都认为干预欧洲是错误的,倒向了孤立主义。经历了二战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和他的继任者杜鲁门总统都吸取了教训,认为美国决不能埋头国内。他们意识到,正是美国的巨大体量形成了例外主义的新源泉。如果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创造全球公共产品方面不能发挥领导力,还有谁会拥护它呢?

战后的历任美国总统创造了安保同盟、多边机构以及较为开放的经济政策。

今天,70年来始终作为美国外交立足点的“自由国际秩序”,正在遭遇新兴势力的崛起和民粹主义等一系列新风浪,其存在意义正经受考验。

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样的社会思潮才得以当选,主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首次对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提出了质疑。对同盟关系和国际机构的蔑视已然成为本届美国政府的特征。即便如此,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最近进行的舆论调查仍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仍然乐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

希望避免军事干预,但不要退出同盟和多边合作机制,这就是当下美国民众的心理,而绝对不是退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孤立主义。

美国面临的真正课题是例外主义的两个侧面,也就是如何平衡不借助武力推进价值观和对国际机构的援助。

眼下的问题是,美国在任何一方面都表现得很失败。在与新冠疫情的斗争中,特朗普政府不是站在一线推进国际合作,而是谴责中国是病毒源头,甚至打算退出世卫组织。

在选战中拿中国问题踢皮球是国内政治,而非外交政策。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会是人类最后一场瘟疫。

此外,美中两国加起来排放了全球40%以上的温室气体。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凭一己之力化解这一新型的国家安全威胁。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命中注定就是既竞争又合作。对美国来说,眼下其例外主义的特质不仅包括维护人权等价值观,还包含着与中国共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