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按美国设想推进,这两天(3月28日至29日),华盛顿应该在举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美国与东盟特别峰会”。

但事与愿违,今天美国总统拜登见到的唯一一个东盟国家领导人就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此前,美国《政治报》网站25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白宫已“无限期推迟”原定于3月底举行的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特别峰会。

从高调“官宣”到落寞收场,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但事实上,美国为这场“难产”的特别峰会已谋划许久,美国副总统、防长和国务卿等多位军政高官在去年下半年轮番到访东南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去年12月在马来西亚访问时更直言:“我们非常期待与东盟举行特别峰会。”他表示,东盟十国“对印太地区架构至关重要”。

既然美国对这场峰会如此“上心”,却为何只得到如今这个结果?

这当然与美国一贯的傲慢作风脱不开干系,不说别的,单从峰会日期协商一事上就足以看出问题。

在3月28日至29日举行特别峰会的消息,是白宫在2月28日首先宣布的,当时白宫发言人宣称,这是一个展示美国对东盟承诺的机会,也是一个纪念美国与东盟建立关系45周年的机会。

说得好听,但东盟其实是被“突然袭击”了。

泰国《曼谷邮报》网站8日透露了东盟与美国方面确定峰会日期时的曲折过程:东盟领导人向拜登团队先后提过数个日期建议,但美方一再修改日期,这令半数东盟领导人感到恼怒,甚至有人开始觉得“最好取消这次特别峰会”。

察觉到东盟领导人的不满,拜登亲自致函东盟领导人,称峰会仍将正常举行,但十天之后,令东盟领导人更加懊恼的事发生了:白宫单方面宣布了特别峰会的日期。

锐参考|这些国家外长缘何“扎堆”访华?

白宫新闻简报室讲台(人民视觉)

如果这场峰会真的如白宫所说,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美方会如此草率地“先斩后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东盟领导人们当然也对此作出了合理回应:不捧场。

路透社9日引述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的外交大臣布拉索昆的话报道称,由于一些东盟国家领导人不能在拟定日期出席会议,特别峰会已经推迟。

本月中旬,白宫仍对外宣称正在与东盟就峰会新日期进行讨论,但下旬出现的“无限期推迟”消息说明,讨论进行得仍然很不顺利。

问题出在日期上,但绝非仅有日期问题。

白宫口口声声说美方的首要任务是“成为一个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并巩固一个自信和统一的东盟,以应对这个时代的挑战”,但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一篇文章道出了美方的“潜台词”:“美国认为,东南亚对抗衡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