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对华政策不愿随美起舞
问:在G7峰会和北约峰会上,中国受到特别关注。我们是否正在目睹西方和中国之间出现新的地缘政治两极分化?
答:在华盛顿和欧洲各国之间,依然存在一条裂痕。欧洲人实际上依然期望在涉华问题上保持一定独立性。他们认同美国人的一些忧虑,但不希望同北京步入一场新形式的冷战。欧洲人认为应当继续将中国视为一个在重大战略性问题上的合作伙伴。当下,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变得紧张,但我们要做出选择,维持外交和沟通渠道。从这个角度看,北约峰会形成的结论是有利的。因为中国没有被定义为“威胁”,而是一个“挑战”。在外交领域,用词是字斟句酌的。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欧洲不打算走入面对北京的二元对立和无可挽回的逻辑。
问:G7峰会提出了抗衡中国影响力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美国是否正在走入一个旨在抗衡中国影响力并维持在国际秩序顶端的更具攻势的阶段?
答:这提醒我们,贸易问题是地缘政治中的核心。欧洲人和美国人试图为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一个承诺资金达到6000亿美元的回应。这一倡议的初始版本去年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就曾宣布过。不过,这样的雄心遭遇的是严重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来自“印太经济框架”。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自由贸易都成了一个在政治层面有毒的话题。“印太经济框架”没有为这些国家提供进入美国市场的途径。面对工会分子、民主党左翼以及共和党,拜登无法负担起这一点。这会大幅削弱这一协议。
第二点在于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并不是一个新想法。除了去年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已经放在桌面上的倡议之外,欧盟也曾宣布过自己的倡议,英国人也宣布过自己的倡议。但到目前为止,所有这些愿望都没什么结果。原因何在?首先就是资金问题:西方人有能力动用和中国人一样多的资金吗?
最后,西方提出的计划还有另外一个根本性限制,那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属于一个非常强力叙事的一部分。这一叙事具有历史性和象征性。这个倡议一开始就在世界的想象中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共鸣。而西方国家宣布的合作伙伴关系又和最近两年来启动的其他倡议名字不同,它很可能又变为一个缩略词。
问:美国和欧洲必须重新与历史和象征联系在一起……
答:是的,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不要落入技术官僚项目的陷阱。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动,北京在说的是:“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中国回来了。”
欧洲人同中国一样拥有数千年的文明。现在是我们利用自身历史打造一个有着同样象征力量的计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