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7月19日发表题为《与其搞体制对立不如采取现实主义》的文章,作者是日本九州大学副教授益尾知佐子。全文摘编如下:

在今天的日本,中国已经被视为“威权主义的带头大哥”。但是哈佛大学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高达95.5%(调查于2016年进行)。这一数字虽然令人感到震惊,但一直以来中国政府确实在打击贪腐、整治环境、消除贫困等领域倾尽全力。几乎所有的中国民众都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积极评价,并未将其视为恶政。

当然,中国有自身问题,但标榜民主的日本在显示男女平等情况的性别鸿沟指数排行榜上,仅位列全球第116,非正规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年轻人不愿结婚,自杀率居高不下。

眼下的世界局势面临的本质问题并非“民主主义与威权主义”之间的对立。

那么问题究竟是什么?国际政治的基本关系是力量对比。

国家有时繁荣有时衰落。国家间的力量对比会不断调整,不过一旦定型就会趋向某种程度的稳定,提供了国际秩序的基础。所以,当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时,各国都要在新的格局中谋取自身利益,形势瞬息万变,一直延续到主要国家通过战争或外交手段完成利益的重新分配。

日本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指出,中国正在采取“可能招致不测事态的危险行动”,“毫不妥协地推行自己的单边主张”。笔者也是对此深感忧虑的人之一。

在新一轮的利益分配中应当考虑的是,中国也会对今天的国际政治感到担忧。

虽然中国时常对“霸权”主义的国际性扩张保持警惕,但“霸权”一词在中国媒体上的出现频率却是从2018年开始急剧上升。那恰恰是美中贸易战开始的一年。

从2020年起,中国谈到反对霸权主义的频率和强度都出现剧烈上升,甚至在当年年底开始还对其他国家的“霸权主义”发出了明确批评。

由此可见,中国从美国特朗普前政府对中国实施半导体禁运、拜登现政府组建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澳英美联盟等一系列动作中感受到了严重威胁。

202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小圈子”的批评力度。6月下旬,旨在实现金砖国家机制扩容、建立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行动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中国还在下大力气建造第四艘航母、构建连接陆海空天的全球化立体监视网。

每当新势力崛起之时,国家间都要进行新一轮的利益分配。但是一旦对立激化,利益重组就可能演变为军事冲突。西方国家目前的做法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与中国在外交层面展开合作的选项,毫无必要地让中方感受到更强烈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