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11月16日刊发题为《中东的逆袭——减产石油以期自保》的文章,作者是久门武史、福富隼太郎和岐部秀光。全文摘编如下:
沙特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11月开始实施大规模减产,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违反美国意志执意减产一事,拜登政府并未掩饰自己的焦虑之情。一直以来悄无声息的巨额石油资本正意图再次涌入金融市场。“中东的逆袭”究竟会让全球市场和经济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美国将大幅减产视为沙特主导的行动,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更是批评沙特“与俄罗斯保持一致步调”,沙特也由此陷入被怀疑与俄罗斯勾结、引发高油价的漩涡之中。
美国虽然在10月释放了战略储备石油,但却遭到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的批评,称其利用战略储备操纵市场。
沙特的观点是,减产决定是基于“经济考量”,美国等国加息引发经济放缓,可能降低石油需求,为保油价沙特只能减少供给。
在沙特看来,能源危机早在2月乌克兰冲突爆发前就已经开始。国营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纳塞尔在本月9日举行的日经论坛“世界经营者会议”上就主张:“针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投资已经开始骤降。”
由于欧美为实现脱碳目标减少石油投资,中东和俄罗斯正在掌握石油市场的主导权。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俄罗斯等国建立的OPEC+机制的产能调整越来越具有威力,巩固了沙特与俄罗斯的团结。OPEC的石油产量占到全世界的约三成,而包括俄罗斯等国在内的OPEC+几乎占到四成。
传统上亲美的沙特不惜与美国翻脸的背后是两国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
对美国来说,沙特的石油曾经关乎生死存亡;对沙特来说,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不可或缺。但是从本世纪初开始,页岩革命帮助美国一跃成为最大的产油国,对中东的依赖也不如从前。美国从OPEC进口的石油已经减少到峰值时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外交重心也开始转向与中国对抗,远离中东的势头愈发明显。
拜登今年7月访问沙特之时曾当面要求沙特增产石油,但愿望落空。反倒是沙特赶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开始了大规模减产。
中东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在影响石油市场的稳定,也在左右通胀的走势。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如今是沙特石油的最大买家,存在感不断上升。沙特正试图进一步深化对华关系,接受美国主张的余地也在变小。
美国与中东日渐疏远的关系也可能潜藏着引发沙特与伊朗紧张关系的火种。对于中东石油供应的担忧情绪可能进一步推高油价,加大通胀压力。高油价也将削弱西方制裁俄罗斯的效果,进而引起更为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