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周刊》1月16日发表题为《全球化人才淬炼创新力量》的文章,作者是邱立本。全文摘编如下:

全球化的人才就是用人唯才,打破政治疆界。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的全球业务由华人朱晓彤来掌管,令美国企业界与政界震动。这也反映了在中美竞逐之际,争取人才是关键,谁能够找到更多的人才,超越国族之争,谁就可以抢占竞争力的制高点。

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的管理之道就是敢于用人,不会考虑肤色、种族、宗教等因素。因为他本身的经历,就是打破人才“天花板”的传奇。

受到马斯克赏识的朱晓彤也是创新怪杰。他在中国长大,新西兰的大学本科毕业,美国杜克大学的硕士。他在推动上海特斯拉的生产效率方面展现出过人才能,令上海工厂每年产量提高逾50万辆,生产力胜过美国与德国特斯拉工厂之和。如今马斯克提拔朱晓彤为全球特斯拉的领导,希望借他在上海的经验,全面提升美国与德国特斯拉工厂的生产力。

在当前中美关系跌至低谷之际,美国企业重用中国背景的精英掌管全球业务,在一些人看来是“政治不正确”,但马斯克顶住政治压力,一切以市场化与全球化为指导。

美国的未来在于如何吸纳全球精英。加州硅谷的高新科技公司是先行者。在谷歌、微软、亚马逊、脸书等大型科技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及高层决策者中有不少是印度裔,他们很多人说着带浓重印度腔的英文,却无碍他们发挥专业精神,推动美国高新科技领先全球。

中国的传统智慧向来重视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的民间企业也是人才的摇篮,出现很多极具创新能力的豪杰,他们都成为中国创业成功的传奇,开创了不同领域的帝国,并走向国际,成为中国在海外的名片。

即便在疫情的逆境中,中国的民间企业也纷纷“出海”,快时尚品牌希音在美国极受欢迎,位居YouTube上声量最高的电商之列,凭借自身的高性价比,压倒美国同行。此前,中国拼多多推出国际版的Temu,在美国初试牛刀,同样掀起热潮,惊艳美国消费者,令他们发现中国货品的魅力无法抵挡。

中美民间不断在商业模式作出新的尝试,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实现变革,赢得国际消费者的心,也让中美民企逆袭成功,背后就是人才的力量。这是中美两国的希望,也是全球化火炬不灭的见证。

来源:参考消息